笔趣阁 > 孤剑 > 第十七章古刹钟声

第十七章古刹钟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傍晚时分!

    暮色雹雹,和风习习,竹篱茅屋之中,升起缕缕炊烟,田野阡陌之间,荡起阵阵麦浪,雀鸟凤鸣,牧歌唱晚,大地显得一片宁谧,详和。

    这时在离中岳嵩山不远的道路上,走来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只见她身穿藏青短装,脚着薄底快履,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信步走来,神态极为安详,但眉梢眼角之间,却又笼罩一层忧郁,仿佛有着无穷的心事。

    这老婆婆看去虽然老态龙钟,但走起路来,却是轻快飘逸,有如行云流水,似慢实快,从容不迫;神光开阖之间,射出两道炯炯神光,使人一望而知她不但身怀上乘武功,而且造诣极深。

    片刻之后,她已行至这里,收住脚步,停下身来,整了一下衣襟,凝神向山顶望去。

    但见山势浩大,奇峰峻拔,苍茫的暮色中,隐约可见数以百计的禅院古刹,分布在一座插云高峰之下。

    要知蒿山位五岳之中,既具华山的险峻,也有东岳的雄伟,兼带恒山的巍峨,更胜南岳的灵奇;名震天下,领袖中原武林的少林寺,就建筑在少室峰腰,庙宇星罗棋布,门下僧侣千众,当真是名山古刹,武林圣地。

    老婆婆仰望了一阵山势,忽然低下头来,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怕见得人似地,脑袋低地几乎垂到胸前;一双眉峰忽紧忽松,那流露在眉梢眼角间的一层忧郁,也是时隐时现,只听她喃喃地祷告道:“但愿我佛宽恕,信我此行不虚,不然我这一身罪孽,纵然倾尽三江四海之水,今生也没有洗清之日了!”

    敢情她要在天黑之前,赶上山去,是以话一落口,再也不似方才来时那等从容飘逸,径自展开轻功身法,循着登山大道,向上纵跃飞奔,几个起落之间,已奔了三四十丈远。

    大约奔行了百丈左右,突然从路旁一块高大山寺后面,响起一声沉喝,随着跃出一个灰色僧袍,手握禅杖的中年和尚。

    老婆婆闻声煞住前冲之势,停下身来,嘴角方自蠕动,正待开口说话,和尚己手横禅杖,抢先问道:“不知老人家有何要事?这等急忙登山,可知本寺立有禁例,妇女”

    接下去应该是“不得人寺”但忽然抬眼一瞥,这时正好老婆婆朝他凝神而视,四目交投,只觉她神光如电,炯炯慑人,心知是非常人物,赶忙把到了嘴边的话,倏而咽了回去,顿口不言。

    老婆婆探手入怀,掏出一块三寸长短的金色佛牌,缓步走到和尚面前,递过去给他看了一下,和声说道:“老妇有事求见贵寺方丈,烦请大师代为通禀”

    和尚一见金色佛牌,不禁眉间微微一皱,单掌立时当胸打了个讯问,轻宣佛号,接口说道:“老人家既有本门方丈信物,自是又当别论,那就随小僧登山吧!”

    说毕转身,当先向上奔去。

    登山途中,因有和尚带路,再也未遇阻拦。

    这带路和尚,乃是少林寺派遣的守山弟子,约莫行了数盏热茶时间,已到了一座殿堂前面,和尚收势停身,转头说道:“老人家请在此稍等,待小僧前去禀报后,再来回话。”

    老婆婆歉然说道:“这样就麻烦大师傅了。”

    和尚去了不久,忽然传来几声钟响,接着灯火通明,殿堂之中,走出来几十个灰衣僧人,整整齐齐,排成两行,随后掌门方丈无我大师,带着两个眉清目秀,年约十三四岁的沙弥,大步迎了出来。

    鸣钟聚众,僧侣列队相迎,这是少林派迎接贵宾的隆重仪式,当今武林之中,能受此等隆礼之人,寥寥无几;老婆婆目睹此情,那满布皱纹的脸上忽然掠起一片不安神色,再一见无我大师亲身出迎,更自惶急不已,慌忙疾步上前,欠身施了一揖,恭声说道:“人妇俗女,怎敢当大师这等隆遇?不责冒昧闯山之罪,已然感激不尽,这等大礼相迎,实令难妇折煞!”

    无我大师口宣佛号,合十说道:“施主太客气了,贫僧未能率众远迎,尚望女施主不要见怪才好?”

    他微微一顿后,又道:“施主远来风尘劳顿,请随贫僧入内侍茶!”

    此话一出,那排列两边的僧众们。同时脸色微变,数十道奇诧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全投在老婆婆身上!

    须知少林一派,约律极严,向有妇女不得入殿的门规禁例,自达摩祖师开派以来,数百年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从没有逾越;此刻僧侣们见掌门人竟自公然破例,将老婆婆迎入殿内侍茶,大家俱觉事态严重,非同小可,但掌门人身份崇高,权威无上,却也不好当面质问,只各自闷在心里,互以讶异的神光,望着老婆婆,看她究竟是什么样的特殊人物,竟能令掌门人破除禁例?

    老婆婆神光如电,一眼即看出了和尚们的心意,暗暗忖道:“此来我是有求于人,于心甚感不安,若再让老和尚为我破除门规禁例,那可是大不应该之事。”

    略一沉吟,歉然说道:“就这样打扰已是不该,入殿侍茶千万领当不起,请大师不要为难妇一人,耽误各位大师傅们的禅课,就在殿外随便坐一会,向大师说明我的来意就行了!”

    无我大师目光流动,只见门下弟子,个个虽然神色肃穆,宝像庄严,但两眼神光,却流露着奇诧的光彩,不由微微一怔,暗道:“本派虽有妇女不得入庙的规律,但我岂可失却礼数。”

    当下沉忖一阵,忽然坚定地说道:“女施主请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贫僧自有交待。”

    话完转过身子,当先走入殿中。老婆婆盛意难却,再也不好坚持,随在无我大师身后,迈步入殿。

    她随着老和尚穿过了四重大殿,走完一条碎石小道,到了一所修竹环绕的静室中。这静室约有三丈见方大小,临窗一面,摆着一张檀木方桌,两边各有一把靠椅;对面依壁横陈一张禅床,床上置着一个黄缎蒲团,陈设简单,收拾得纤尘不染,看样子这静室似为方丈用功之所。

    老和尚躬身肃客,把老婆婆让入右边靠椅坐下后,自己则在对面禅床蒲团上盘膝而坐。

    两人刚刚坐好,二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已适时端来两杯热气蒸腾,清芬四溢香茗,分送两人面前。

    无我大师接过呷了一口,举杯说道:“庙中无物款待,女施主随意解渴。”

    老婆婆举杯就唇,饮了一口,只觉芳香无比,人喉尤有回味,不禁脱口赞道:“色香味美,难妇何福消受!”

    只听得无我大师宣了佛号,另起话头道:“耸云岩多蒙相救,贫僧铭感五内,女施主此来,想必有所指教,但请明言直讲,力之所及,贫僧当竭尽绵薄,为施主效劳。”

    老婆婆放下茶杯,抬头望着室顶,才自低下头来,双目射出碍难的神光,望着两个小沙弥,嘴角微微嚅动,但欲言又止。

    两个小沙弥人虽年少,但却玲珑透顶,慧点无比,目睹老婆婆欲言又止的碍难神情,心知自己两人在此,有碍她与掌门人的谈话,不待无我大师吩咐,立即躬身一礼,退出静室。

    老婆婆只觉脸上一热,尴尬已极。

    无我大师合掌当胸,庄容正声地说道:“此处乃是贫僧参禅之地,门下弟子未经允许,绝不会贸然进来,女施主有甚隐秘疑难之事,但请放心无妨。”

    老婆婆沉吟半晌,和声问道:“大师法眼通神,明察秋毫,想来对前番在括苍山中,指路、疗伤等事,大师早已明白了?”

    无我大师点头答道:“贫僧也不过揣测而已”

    微微一顿,又道:“说来惭愧,贫僧虽蒙施主搭救,但如今还不知施主究竟是谁?施主可否示下名号,也好让贫僧永铭心头!”

    老婆婆忽然站起身来,右手扯看下头上银丝,左手摘去脸罩人皮面具,由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婆婆,陡然变成了一位瑶鼻樱口,眉目似画,肌肤雪白,面泛桃花,美得令人不敢仰视的中年妇人。

    无我大师只觉眼前一亮,接着心头一震,猛地想起一个人来,暗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脱口问道:“芳驾可是以‘九阴魔功’,驰誉江湖的冷施主?”

    中年妇人低头答道:“难妇正是冷桂华!”

    无我大师神光锐利,早已瞧出老婆婆,即是那夜在耸云岩上,神蛛教陷阱机关之中,救援自己脱险的面罩黑纱的女人,但却想不到那面罩黑纱的女人,竟是眼前这位美是美到绝顶,但狠也狠到极点的一代女魔冷桂华,暗想这女魔一生行事,罪大恶极,她此番挟恩图报而来,还会有什么好事?一时不禁心怀忐忑,平静庄肃的神色,逐渐沉重起来。

    只听冷桂华幽幽一叹,道:“大师放心,我此番前来相求大师,并无挟恩图报之意;也不是向什么生死强敌寻仇,要大师为我出力”

    说到这儿,忽的顿了一顿,那美比花娇的容光,突然泛现出一片懊悔交集神色,满脸凄苦地接过:“只因我二十年前,作了一桩人神共愤,天道不容的错事,也连累了大师一位方外好友。可是事到于今,我不能一错再错,所以我来向大师说明原委,只希望大师将此事真象,转告另两个人就行了!”

    无我大师听她说出此事连累自己一位方外好友,忽然想起在括苍山中,从薛寒云身上取下的三根银针,问道:“冷施主说牵连贫僧一位方外好友,可是‘神州二贤’的老大陈其天?”

    冷桂华点头答道:“大师猜得不错,正是他!”

    接着长长叹息一声,再不容无我大师相问,花容惨淡,如泣如诉一番说来。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春天!

    温暖的阳光,照着充满绿意的原野,徐徐的轻风,吹过小南海中的湖面。这时,只见一艘小舟,疾向湖心一座土堤围绕,杨柳成荫的庄院驶去。小舟上摇桨的是一位双鬓已白的老妇人,她单手摇桨,舟行极快,不到顿饭工夫,已自靠拢土堤。

    老妇人上得岸,略略打量了一下庄院的形势,缓缓走到庄院门前,伸手轻拍庄门,高声发话道:“薛贤徒在家么?”

    只听庄里应了一声,接着门声呀然,走出来一个丰姿俊朗的中年汉子。

    中年汉子乍见老妇人,似是感到意外,不觉猛然一愕,但旋即又喜形于色,高兴非常,笑道:“弟子不知师母驾到,未曾远迎”

    话未说完,人已长揖躬身,正待拜伏下去。忽见老妇人信手轻挥,随手拂出一股潜力,逼住他下拜之势,道:“俗礼免了,站起来我有话同你说。”

    中年汉子借势站正身子,恭声说道:“师母远来风尘劳顿,请进庄中”

    说着忽然心中一动,暗道:“两位老人家昔年行道江湖,向来形影不离,自三十年前封剑归隐之后,息处仙窟,一面参研上乘心法,一面教授自己武功,数十年如一日,从未破格出山,早绝尘事,此番师母只身远来,莫非师父他老人家出了什么事故?”

    意念及此,心头忽然掠起一种不祥的预感,当下接口问道:“师母,师父他老人家近来可好?”

    老妇人闻言黯然一叹,平静安祥的神色,泛现出一抹淡淡哀伤之情,凄惋地说道:“要是你师父没事故,我也不会找你了!”

    中年汉子只觉心神一震,冲口问道:“不知师父发生了什么事故?”

    老妇人慨然叹道:“生老病死,人所难免,你师父虽然参透了武功精奥,但也越不出临头大限,再过旬日,你师父便要圆寂山道,先我而去!”

    此言一出,中年汉子直似焦雷轰顶,重锤击胸,一时但觉心神巨震,胸怀激荡,想起师父数十年教诲深恩,不禁鼻头发酸,眼圈一热,悲恸热泪,滚滚夺眶而出,再也说不出话来。

    老妇人等他哭了一阵,低声劝道:“贤徒,看开些,别哭啦,人生百岁,谁能长生不死呢?”

    说着探手入怀,取出一块手掌大小的白色玉石,及一个牛皮纸锦囊,递到他的面前,接道:“这是一块千年寒玉,可疗百毒,上面镌有你师父同我昔年行走江湖的尺剪标记,算是本门信物,你要好好的保存;锦囊之中,是你师父对你的交待,现在打开看看,师母不能在此久留,我还得赶回去替他料理后事!”

    中年汉子经过一阵恸哭,激动的心情,已逐渐平息下来,当下由膝跪倒,恭谨地双手接过千年寒玉及皮纸锦囊,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贤徒!

    为师大限将到,盼能节哀自重;哭灵奔丧,送终吊孝,虽属人伦常情,却乃世俗习举,免了!

    这上面有一篇武功口诀,乃为师新近参悟所得,以你的武功基础与天赋才智,面壁半年,即可有成!

    未尽之言,由你师母当面指诲。师父字”

    中年汉子刚刚读完师父锦囊留书,还未得及看上面的武功口诀,那老妇人已带着惜别的口气说道:“贤徒如果无事,师母现在要去了!”

    中年汉子适才骤闻噩耗,真恨不得腋生两翅,飞到师父身边,在他生前旬日之中,侍奉晨昏,略尽弟子孝意,稍减悲怀;但当他看过锦囊留书之后,却又师命难违,此刻再见师母连门也不进就要走,更自悲痛已极,当下含悲带泪地说道:

    “云山远阻,时日无多,今生今世,弟子已不能再见师父的音容笑貌,侍奉他老人家圆寂山道;师母可否在此留上半日,让弟了尽点孝意!”

    老妇人摇头说了两字:“不啦!”

    说毕黯然的看了中年汉子一眼,转身而去。

    中年汉子为他师父即将仙游悲恸万分,但他内功精纯深厚,灵台方寸却是清醒如常,知道师父表面上看不出如何伤痛之情,那是因修为已臻玄奥,能以克制情感,哀乐不形于色,其实他内心之中,比自己还要悲痛难过,此刻见她要走,自不好坚留,当下恭身禀道:“师母一定即刻要走,让弟子送您老人家一程。”

    抢步上前,直向靠在堤边的小舟跃去。

    就在这时,院内突然传来一个娇脆的声音道:“大哥,你在同谁说话,怎不把客人请进来呢?”

    这时,中年汉子本已走到上堤边缘,闻言陡然停住脚步,举掌一拍头顶,暗责自己怎地这般糊涂,竟连此事也忘记告诉师母了?当下转身向老妇人躬身说道:“师母请留片刻,等弟子叫徒媳前来拜过您老人家再走。”

    说着提高嗓门,大声叫道:“华妹,快把云儿带来拜见师母。”

    老妇人和蔼地问道:“你成家几年了?”

    中年汉子惶然答道:“弟子成家已有两年了,因恐打扰两位老人家清修,事先没有回山禀告,弟于。”

    老妇人欣然一笑道:“男婚女嫁,人伦大道,你为修习本门武功,已耽误了不少青春,师父只有高兴,岂会怪你?”

    说话之间,院内已走出来一位身材苗条,美绝秀极,丰姿撩人的少妇,她手中抱着一个约莫半岁的婴儿,走到老妇人面前,欠身说道:“徒媳冷桂华,叩见师母,恕弟子不能全礼。”

    她因手中抱着婴孩,不能跪拜下去。

    老妇人双目凝神,向她看了一眼,脸色微微一变,但一瞬之间,又恢复了原有的神情,目光停留在那婴孩的脸上,缓缓地问道:“这娃儿面像灵奇,根骨绝佳,不知是男是女?”

    冷桂华嫣然一笑,答道:“启禀师母,是个女儿。”

    老妇人忽然仰脸望天,默默的沉吟一声,从背后腰间取出一把尺来长的金色剪刀,递给中年汉子道:“此物我已用它不着,等你女儿长大之后,给她使用吧!”

    冷桂华心花怒放,娇声向中年汉子问道:“大哥这把剪刀,可是你常常向我说起的前古神物,师母昔年的成名兵刃‘金蛟神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