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冲以及《陈冲前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头一次见到陈冲时,她还是个地道的孩子。那是在上海的锦江宾馆,我父亲在那儿包了间房写作。陈冲当时十八岁,刚得了“百花奖”她梳两根短辫,在两边肩膀上甩来甩去,更显得她好动,是孩子气的那种好动。她穿一件米色的细灯芯绒衬衫,下面配一条同样布料、色彩、式样的长裙子,是牛仔风格的,一看就和街上流行的花红柳绿、烫头发区别极大。我刚说她的衣着别致,她马上告诉我:“这是自己做的!”
她哥哥陈川也马上补充:“我妹妹穿得最破!”
我懂他的意思是指朴素。我当时还是一个女军人,一条军裤加一件便装衬衫,辫子盘在头上,似乎与陈冲的朴素做伴儿。
其实在见她前,有关她的故事就听得不少了。我的继母俞平也是位电影明星,恰和陈冲在青春中同时担任主角:“一个演军医,一个演小哑巴亚妹。那是陈冲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她的成名作。我的这位妈妈回家来总讲到陈冲。她说:“没见过这么灵的小姑娘——从来没演过戏,导演一说就明白,戏马上到位!比那些在电影界混几十年的人强太多了!”也谈到她的其他:爱读书——有空就捧一本英文书,一个人躲着,嘴里叽里咕嚕的。还有就是爱吃零食——身边总带个饼干盒子,里面是话梅、糖果,只要一听这只盒子响,大家都逗她:“好哇,陈冲,逮着你啦!又吃什么呢?”继母的总结是:“才十五岁,完全是个孩子嘛!再懂事,书读得再多,毕竟是个孩子!”
当时我联想到自己,十二岁进军队歌舞团,军纪严明,绝对不能吃零嘴,加上那几块钱军饷也实在买不来什么高级零嘴,我就把一只信封装了白砂糖放在军服口袋里,再放一把小汤匙,实在馋了,就舀一匙砂糖飞快填进嘴里,再装着没事似的东张西望,偷偷吮吸着在嘴里慢慢溶化的甜。因此我听到继母讲到陈冲吃零嘴,就有了一份非常的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造就了一批早熟的孩子,而孩子总不可能泯灭孩子的天性。
成了“百花奖”影后的十八岁的陈冲仍是童趣十分。她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在宾馆的房间里,一会儿坐沙发上,一会儿又坐地毯上。一听我爸录音机中的古典交响乐,她马上建议:“咱们来跳舞吧!”她将音乐换成了“披头士”即兴地跳起来,又是转,又是跺脚,还不断煽动我“来呀来呀,你不是跳舞的吗?”
我说:“我没学过这种舞!”
她说:“这舞不用学,高兴怎么跳就怎么跳。”
我又找个理由:“我太胖!”那时我正由舞蹈演员改行为写作,人在不可救药地长肉。
陈冲马上安慰我:“我也不瘦!跳跳就会瘦!”
最终还是她一个人蹦踏到一脸汗。然后就说:“饿啦!”
我问她:“这儿有早餐剩下的点心,要不要吃?”
“要!”她马上说。
之后每次早餐,我爸爸就多要两个小笼包什么的,说:“说不定陈冲会来吃的。”
第二次见陈冲,她却谈起卡夫卡来。她问我对变形记)的看法,我老实巴交地说奇怪,我读不进去。
她叫我耐心些,读得专注些,就会读进去了。她一再说:“这本书太震撼了!”
我感到变形记的震撼却是在十年之后,当我用英文重读它时。这时我才悟到陈冲那么早熟的领悟力。
我们在美国的重逢是―九九〇年,在一个朋友办的聚会上。我奇怪她的“无长进”:仍是一派学生打扮,嘻嘻哈哈地跳着自编的舞蹈,跳累了便声称:“我得吃点儿什么!”她于是跑进厨房,用手抓起一个冷馄饨,塞进嘴里,吃得满足得不得了。
这个时间的陈冲,已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亚裔演员。一个朋友轻声说:“你看她,像个大明星吗?一点架子也没有!”
陈冲的“没架子”是出了名的。一些美国记者在专访文章中也常提到这点。有位女记者说:“进来了一位穿夹克、背大书包的女孩,我一看,这位著名的东方女明星怎么活脱是个逃学的孩子?”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她那出奇大的书包。那里面总是装着她正在读的书。她读书兴趣广泛,从文学到社会学,再到心理学,一切。当然她最爱的是文学,那是她能写一手好散文的缘由。她也写散文诗,非常敏感细腻的诗句。她最让我嫉妒的是她读书的速度,她可以一夜读完两百多页的一本书。有时她在早上九点来个电话:“昨晚又失眠了,不过我把xx读完了。”我想,这人读书像她吃饭一样又快又猛,毫不斯文,尽管诗和散文写得都十分斯文。有时跟我谈话时冒出的感受也是极诗意的。有次我跟她开玩笑说:“唉,陈冲,你知道你这人的组成结构吗?你是半肚子诗,半肚子食!”
她听后哈哈地笑起来,说:“可惜可惜,你写我的传记里没有这两句!”
说到我今年写讫的陈冲前传,使我对她的了解更深一层。幸运的是我在写作过程中,她碰巧在旧金山拍摄金门,我和她隔三差五地碰面,有时就在她的摄制现场闲聊。写到不明白之处,我会马上跑去找她,带个小录音机,来一番问答。她十分配合,总是有问必答。有时还会给自己下一番过分的结论,诸如“我这人不雅致,从小就是个粗俗的孩子”
我说:“胡说八道——假小子性格怎么能叫粗俗!”
她说:“反正我不是个娴雅的女孩,现在也不是!”我只得放弃争论。
陈冲前传写作的顺利跟陈冲的合作有很大关系。她的直率、坦诚,使我不用费任何气力去掏真话,我们的问答也从不必兜圈子。有时她把心底最秘密的话也告诉我,说:“人都有罪恶的一闪念嘛!”但我认为一闪念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对于陈冲的本质,我自认为是看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对事业的执著,对朋友的诚恳,对文学、艺术的着迷,对好吃的东西的狂爱。
这次她从英国给我写的两封信中,提到的事都离不开她正读的书,她看过的一部好电影,以及她吃过的一些新奇东西。
回旧金山第二天,她便对我说:“有一部很棒的意大利电影,我们去看吧!”
我立刻说:“好啊!”她推荐的小说和电影很少使我失望。我们去了,电影果真棒得不得了。我出了电影院被打动得神魂颠倒,直抽冷气。她也还没出“戏”因此找不到她停车的位置了。找到车,她胡乱开一阵才想起该去哪里。
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论这个电影。谈它的立意,导演手段,演员的表演她又是那样:眼里闪着孩子式的认真,就像她十八岁时谈起卡夫卡。我想,我真的喜爱这个朋友。或许我著的这本陈冲前传中,倾注了我对她的喜爱,抑或是偏爱,因此它不尽然是客观的。但我不管。
头一次见到陈冲时,她还是个地道的孩子。那是在上海的锦江宾馆,我父亲在那儿包了间房写作。陈冲当时十八岁,刚得了“百花奖”她梳两根短辫,在两边肩膀上甩来甩去,更显得她好动,是孩子气的那种好动。她穿一件米色的细灯芯绒衬衫,下面配一条同样布料、色彩、式样的长裙子,是牛仔风格的,一看就和街上流行的花红柳绿、烫头发区别极大。我刚说她的衣着别致,她马上告诉我:“这是自己做的!”
她哥哥陈川也马上补充:“我妹妹穿得最破!”
我懂他的意思是指朴素。我当时还是一个女军人,一条军裤加一件便装衬衫,辫子盘在头上,似乎与陈冲的朴素做伴儿。
其实在见她前,有关她的故事就听得不少了。我的继母俞平也是位电影明星,恰和陈冲在青春中同时担任主角:“一个演军医,一个演小哑巴亚妹。那是陈冲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她的成名作。我的这位妈妈回家来总讲到陈冲。她说:“没见过这么灵的小姑娘——从来没演过戏,导演一说就明白,戏马上到位!比那些在电影界混几十年的人强太多了!”也谈到她的其他:爱读书——有空就捧一本英文书,一个人躲着,嘴里叽里咕嚕的。还有就是爱吃零食——身边总带个饼干盒子,里面是话梅、糖果,只要一听这只盒子响,大家都逗她:“好哇,陈冲,逮着你啦!又吃什么呢?”继母的总结是:“才十五岁,完全是个孩子嘛!再懂事,书读得再多,毕竟是个孩子!”
当时我联想到自己,十二岁进军队歌舞团,军纪严明,绝对不能吃零嘴,加上那几块钱军饷也实在买不来什么高级零嘴,我就把一只信封装了白砂糖放在军服口袋里,再放一把小汤匙,实在馋了,就舀一匙砂糖飞快填进嘴里,再装着没事似的东张西望,偷偷吮吸着在嘴里慢慢溶化的甜。因此我听到继母讲到陈冲吃零嘴,就有了一份非常的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造就了一批早熟的孩子,而孩子总不可能泯灭孩子的天性。
成了“百花奖”影后的十八岁的陈冲仍是童趣十分。她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在宾馆的房间里,一会儿坐沙发上,一会儿又坐地毯上。一听我爸录音机中的古典交响乐,她马上建议:“咱们来跳舞吧!”她将音乐换成了“披头士”即兴地跳起来,又是转,又是跺脚,还不断煽动我“来呀来呀,你不是跳舞的吗?”
我说:“我没学过这种舞!”
她说:“这舞不用学,高兴怎么跳就怎么跳。”
我又找个理由:“我太胖!”那时我正由舞蹈演员改行为写作,人在不可救药地长肉。
陈冲马上安慰我:“我也不瘦!跳跳就会瘦!”
最终还是她一个人蹦踏到一脸汗。然后就说:“饿啦!”
我问她:“这儿有早餐剩下的点心,要不要吃?”
“要!”她马上说。
之后每次早餐,我爸爸就多要两个小笼包什么的,说:“说不定陈冲会来吃的。”
第二次见陈冲,她却谈起卡夫卡来。她问我对变形记)的看法,我老实巴交地说奇怪,我读不进去。
她叫我耐心些,读得专注些,就会读进去了。她一再说:“这本书太震撼了!”
我感到变形记的震撼却是在十年之后,当我用英文重读它时。这时我才悟到陈冲那么早熟的领悟力。
我们在美国的重逢是―九九〇年,在一个朋友办的聚会上。我奇怪她的“无长进”:仍是一派学生打扮,嘻嘻哈哈地跳着自编的舞蹈,跳累了便声称:“我得吃点儿什么!”她于是跑进厨房,用手抓起一个冷馄饨,塞进嘴里,吃得满足得不得了。
这个时间的陈冲,已是好莱坞片酬最高的亚裔演员。一个朋友轻声说:“你看她,像个大明星吗?一点架子也没有!”
陈冲的“没架子”是出了名的。一些美国记者在专访文章中也常提到这点。有位女记者说:“进来了一位穿夹克、背大书包的女孩,我一看,这位著名的东方女明星怎么活脱是个逃学的孩子?”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她那出奇大的书包。那里面总是装着她正在读的书。她读书兴趣广泛,从文学到社会学,再到心理学,一切。当然她最爱的是文学,那是她能写一手好散文的缘由。她也写散文诗,非常敏感细腻的诗句。她最让我嫉妒的是她读书的速度,她可以一夜读完两百多页的一本书。有时她在早上九点来个电话:“昨晚又失眠了,不过我把xx读完了。”我想,这人读书像她吃饭一样又快又猛,毫不斯文,尽管诗和散文写得都十分斯文。有时跟我谈话时冒出的感受也是极诗意的。有次我跟她开玩笑说:“唉,陈冲,你知道你这人的组成结构吗?你是半肚子诗,半肚子食!”
她听后哈哈地笑起来,说:“可惜可惜,你写我的传记里没有这两句!”
说到我今年写讫的陈冲前传,使我对她的了解更深一层。幸运的是我在写作过程中,她碰巧在旧金山拍摄金门,我和她隔三差五地碰面,有时就在她的摄制现场闲聊。写到不明白之处,我会马上跑去找她,带个小录音机,来一番问答。她十分配合,总是有问必答。有时还会给自己下一番过分的结论,诸如“我这人不雅致,从小就是个粗俗的孩子”
我说:“胡说八道——假小子性格怎么能叫粗俗!”
她说:“反正我不是个娴雅的女孩,现在也不是!”我只得放弃争论。
陈冲前传写作的顺利跟陈冲的合作有很大关系。她的直率、坦诚,使我不用费任何气力去掏真话,我们的问答也从不必兜圈子。有时她把心底最秘密的话也告诉我,说:“人都有罪恶的一闪念嘛!”但我认为一闪念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对于陈冲的本质,我自认为是看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对事业的执著,对朋友的诚恳,对文学、艺术的着迷,对好吃的东西的狂爱。
这次她从英国给我写的两封信中,提到的事都离不开她正读的书,她看过的一部好电影,以及她吃过的一些新奇东西。
回旧金山第二天,她便对我说:“有一部很棒的意大利电影,我们去看吧!”
我立刻说:“好啊!”她推荐的小说和电影很少使我失望。我们去了,电影果真棒得不得了。我出了电影院被打动得神魂颠倒,直抽冷气。她也还没出“戏”因此找不到她停车的位置了。找到车,她胡乱开一阵才想起该去哪里。
一路上我们都在谈论这个电影。谈它的立意,导演手段,演员的表演她又是那样:眼里闪着孩子式的认真,就像她十八岁时谈起卡夫卡。我想,我真的喜爱这个朋友。或许我著的这本陈冲前传中,倾注了我对她的喜爱,抑或是偏爱,因此它不尽然是客观的。但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