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快乐旅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乔云没有想到,真正的大唐之旅是孟浩然带她成行了。这个刚刚认识的朋友,竟然比李白照顾人更贴心。
孟浩然有李白那种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王维那种沉静超然的一面。他也能喝酒,但是比李白有节制,不会像李白那样,承诺好的计划,经常因为他的酒醉而取消或是推迟。
和这样靠谱的人同行,乔云觉得心里也有谱。
孟浩然说:“公主殿下,我们就先去洛阳拜访吴道子吧。他是著名的画圣,我去请他帮公主画一幅人物肖像。求他画画的人排队,我求他,他一定会排在前面。更重要的是,您是公主殿下,他更不敢拖延。”
“孟大师,您就不用总叫我公主殿下了,在外面游历,这样称呼也不方便,不如就像李白大哥一样,叫我乔云吧。”乔云说。
“好,就听公主的,从现在开始,就称呼乔云姑娘了。你也不要叫我大师了,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文人太多了,谁都不服气谁,你这样叫我,还会让别人嫉妒。你就也像称呼太白一样,也叫我大哥。”
一路的快马加鞭,一路的风光无限,乔云随孟浩然白天赶路,饭时饮酒,夜里投宿。孟浩然也劝乔云喝酒,但不像李白和玉真公主那样强劝,只是喜欢边喝酒边同她聊天。乔云觉得精神放松,每每也都喝得不少。她发现自己的酒量真是见涨不少,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乡随俗了。
东都洛阳,到了唐代已经比东汉刘秀那时更加繁华了。她心中感慨,曾经她也逛过洛阳城,那是邓禹陪着她。邓禹,如今这里依然有你的影子。还有那皇宫中的小河,那河心的月潞洲,后来真的改名叫归云台了吗?现在进不去这里的皇宫了,更上不了那河心岛,很想去看看那里啊,曾经我们在那里发生的一切,是否还有痕迹和气息?
“乔云妹妹,你以前来过洛阳吗?”孟浩然问她。
“嗯,来过的。”乔云说。她说的是实话,在现代社会就来过,有那么多的著名景点,像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她都曾经去过。后来去刘秀的洛阳都城,她还遗憾过当时没有那些建筑,她记得龙门石窟是好像武则天时候建的。
“好啊,既然你来过,我们就不急着看风景了,先去吃东西。一直赶路,一定都饿了吧?这晌午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就先不吃水席了。待晚上多约几位朋友,再请你尝尝那水席,我们就先去吃点儿羊肉串吧。”孟浩然说。
水席?乔云在现代社会吃过。都是汤汤水水的,好像有好几十道菜呢。还有穿着古代衣服的人给表演、讲解,味道好像并不是很好吃,但是那排场好大。她忘记是什么年代的了,还以为是慈溪太后的呢。现在孟浩然说水席,看来是唐朝就有了。那,一定就是武则天发明的吧?
“乔云妹妹,我们吃羊肉串,行吗?”孟浩然见她没什么反应,就又问了一句,“妹妹是不是不喜欢吃羊肉啊?”
“没有,喜欢。我喜欢吃羊肉串,好啊。”乔云连忙回答,心里却想起了和邓禹在月潞洲烤全羊的往事。
邓禹,没想到,我再次故地重游,却是一千多年以后了。你早已作古,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说过还会回去找你的,却借口你又流泪而失约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有你的,才导致差点儿被那个和你同名的骗子欺诈。邓禹,好怀念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如果在这里的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回去看你,你是我最最好的朋友!还有,这里也不再有刘秀大哥,不再有阴丽华皇嫂,这里不再有任何“故人”!真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啊!
“妹妹,这家的羊肉串是全洛阳最有名的,你一定要多吃点儿。”孟浩然已经把乔云领到了一家“串店”,找了一个靠窗的好位子坐下。乔云才想起,原来唐代就有这样的美食了。
“孟大哥,您说,这羊肉串,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乔云不禁问道。
“据说是东汉末年就有了。这洛阳城是东汉的都城,那时候就很繁华了。听说光武帝刘秀把都城建在这里,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给后世留下了很好的基础。”孟浩然介绍着,他是从史料上了解的。
乔云却曾经亲身来过这东汉的都城。可她却说不出这么多理论上的概念的东西。她那时在城里逛得并不多,她对这里最多的印象不是建筑、不是风景,而是人——邓禹。
她对这里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伊水河畔,那是她给邓禹唱《在水一方》的地方。那是她和他最浪漫的瞬间。
“如果有空,我们去伊水河畔看看好吗?”乔云问孟浩然。
“当然好啊。那里有让人震撼的龙门石窟,可雄伟了。妹妹不是说来过吗,既然去过伊水,就一定也见过那龙门的石窟了。”孟浩然说。
哦?龙门石窟我是去过,是在现代社会。对啊,那里就有一条河,河水碧绿,波澜不惊,岸边垂柳茂盛。哦,原来那就是伊水啊!我和邓禹在那儿唱歌时,竟然不知道那就是龙门石窟的所在地。
“嗨!浩然兄!你来洛阳了?”有人从身后喊孟浩然,随即就过来拍了他的肩膀。
“嘿,兄弟!好久不见。”孟浩然站起身,和那人来了个拥抱,看这样子是很熟的朋友。
这人不会也是什么大文豪之类的历史名人吧?看那穿着,也是像她见过的几位那样的体面而潇洒的派头。只是这人比孟浩然更年轻、更英俊,个头也更高一些。
“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兄弟高适高达夫。这位,是我的妹子乔云乔姑娘。”孟浩然说到这儿,又压低声音对高适说,“她的真正身份,等到人少的地方我再给你介绍。”
“哦,乔姑娘,幸会幸会。不如一起吧?”高适是后进来的,也没用让,就自己坐在了孟浩然的旁边。看样子,他想买单。
这人就是高适啊?乔云想起,李白曾经给她介绍过这人,说他文武双全,而且人品很好。
关于高适,乔云是有比别人更多一些印象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为什么呢?
乔云是在击剑队里的文化课上,听老师特别讲解过这首时。当时是和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对比着讲的。王维的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老师就讲,同是送别诗,高适的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王维那首送元二,则主要是侧重表达强烈的与友人的不舍之情。
乔云当时就想,这两首诗,前半部分,是王维写的景色更美,而高适写的景色却萧瑟肃杀;到后半部分,却正好逆反,高适的态度积极,而王维则显得悲郁。这是诗人的个人性格特点所致吗?
没想到,这两位作者,如今都见过真人了。她现在觉得,也不能单从诗人的性格上来判断,当然那是一个方面;或许,他们各自送行的友人,去的地方不同也是一个因素呢?
乔云对这节课印象尤其深刻,还有个特殊的原因,就是那位讲课老师的缘故。
那时,队里的文化课老师请假了,队里临时从市里的中学请来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是才毕业一年的师范大学美女,人长得漂亮,穿着飘逸,声音还格外好听。乔云和她那些女队友,当时听得、看得都着迷了,所以对那一课的内容也就听得特别认真。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乔云还是记忆犹新。这,还有一个原因。
当时,课堂里都是乔云她们这些女运动员。老曹也去了,因为老曹喜欢古诗词,一般那样的课他都会去旁听。大家都是到了课堂上才知道临时换了老师,老曹也并不事先知道。
老曹不光听诗词课,有时别的课他也听,比如历史和地理。他一是出于兴趣,二是去陪乔云。他那是并不是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乔云,总想和她在一起,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乔云去哪儿他也去哪儿,只要没有别的安排,他都会跟着她。乔云当时却觉得,这个“活阎王”教练一定是处处都监视她,怕她上课不认真听讲。
老曹每次都是坐在最后边。据说,那女老师那堂课讲得格外卖力。有人说她是早就看上了老曹,还说她答应来代课就是奔曹教练来的。也有人说,老曹是奔着那女老师才去听课的。
总之,那时人们对乔云的印象还只是个小孩,大伙更容易把老曹这位帅哥和那美女教师扯在一起。
那美女教师在队里上了一整天课,直到下班的时候,队里派车送她走,她果然还去教练办公室特意向老曹道过别。老曹当时没在,就有多事的同事特意去训练室喊他,那表情八卦极了,说是美女教师要见他。
老曹犹豫了一下,接着就拉起乔云的胳膊,让她跟着一起去办公室。见到那女教师,老曹还特意拉着乔云的手。乔云当时没明白,还以为教练找她有别的事呢。后来还有多事的人埋怨她,说她耽误了她教练的好事。
当然,也有夸她懂事的,有人看出老曹是故意拉着女徒弟来给自己解围,因为他不想和那女教师有什么接下去的故事。有人就说,乔云对教练“很会来事儿”。但却没有人把她和老曹联系到一块儿,那时没人会想到老曹心里装的是乔云。
别人给他起外号叫“周瑜”,那是几年后的事了。大伙已经早把那美女教师忘在脑后了。此刻,乔云又想起了那曾经的往事。
高适,对,李白对他的评价很高。那是他劝乔云放下曹丕时,说大唐优秀的年轻男人有很多,举例子就特别提到高适。说他能文能武,《燕歌行》写得不比曹丕差。
当时乔云心里就不服气:高适写得再好,也是跟曹丕学的!
曹丕的《燕歌行》她以前就背过,还在剑坛的密室中默写了当作书信转给曹丕。高适的《燕歌行》她没背过,这回见到他真人,她发现,果然李白没有虚夸。
这个人,乔云和他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吗?
未完待续
乔云没有想到,真正的大唐之旅是孟浩然带她成行了。这个刚刚认识的朋友,竟然比李白照顾人更贴心。
孟浩然有李白那种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王维那种沉静超然的一面。他也能喝酒,但是比李白有节制,不会像李白那样,承诺好的计划,经常因为他的酒醉而取消或是推迟。
和这样靠谱的人同行,乔云觉得心里也有谱。
孟浩然说:“公主殿下,我们就先去洛阳拜访吴道子吧。他是著名的画圣,我去请他帮公主画一幅人物肖像。求他画画的人排队,我求他,他一定会排在前面。更重要的是,您是公主殿下,他更不敢拖延。”
“孟大师,您就不用总叫我公主殿下了,在外面游历,这样称呼也不方便,不如就像李白大哥一样,叫我乔云吧。”乔云说。
“好,就听公主的,从现在开始,就称呼乔云姑娘了。你也不要叫我大师了,我们这里像我这样的文人太多了,谁都不服气谁,你这样叫我,还会让别人嫉妒。你就也像称呼太白一样,也叫我大哥。”
一路的快马加鞭,一路的风光无限,乔云随孟浩然白天赶路,饭时饮酒,夜里投宿。孟浩然也劝乔云喝酒,但不像李白和玉真公主那样强劝,只是喜欢边喝酒边同她聊天。乔云觉得精神放松,每每也都喝得不少。她发现自己的酒量真是见涨不少,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乡随俗了。
东都洛阳,到了唐代已经比东汉刘秀那时更加繁华了。她心中感慨,曾经她也逛过洛阳城,那是邓禹陪着她。邓禹,如今这里依然有你的影子。还有那皇宫中的小河,那河心的月潞洲,后来真的改名叫归云台了吗?现在进不去这里的皇宫了,更上不了那河心岛,很想去看看那里啊,曾经我们在那里发生的一切,是否还有痕迹和气息?
“乔云妹妹,你以前来过洛阳吗?”孟浩然问她。
“嗯,来过的。”乔云说。她说的是实话,在现代社会就来过,有那么多的著名景点,像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她都曾经去过。后来去刘秀的洛阳都城,她还遗憾过当时没有那些建筑,她记得龙门石窟是好像武则天时候建的。
“好啊,既然你来过,我们就不急着看风景了,先去吃东西。一直赶路,一定都饿了吧?这晌午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就先不吃水席了。待晚上多约几位朋友,再请你尝尝那水席,我们就先去吃点儿羊肉串吧。”孟浩然说。
水席?乔云在现代社会吃过。都是汤汤水水的,好像有好几十道菜呢。还有穿着古代衣服的人给表演、讲解,味道好像并不是很好吃,但是那排场好大。她忘记是什么年代的了,还以为是慈溪太后的呢。现在孟浩然说水席,看来是唐朝就有了。那,一定就是武则天发明的吧?
“乔云妹妹,我们吃羊肉串,行吗?”孟浩然见她没什么反应,就又问了一句,“妹妹是不是不喜欢吃羊肉啊?”
“没有,喜欢。我喜欢吃羊肉串,好啊。”乔云连忙回答,心里却想起了和邓禹在月潞洲烤全羊的往事。
邓禹,没想到,我再次故地重游,却是一千多年以后了。你早已作古,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说过还会回去找你的,却借口你又流泪而失约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有你的,才导致差点儿被那个和你同名的骗子欺诈。邓禹,好怀念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如果在这里的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回去看你,你是我最最好的朋友!还有,这里也不再有刘秀大哥,不再有阴丽华皇嫂,这里不再有任何“故人”!真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啊!
“妹妹,这家的羊肉串是全洛阳最有名的,你一定要多吃点儿。”孟浩然已经把乔云领到了一家“串店”,找了一个靠窗的好位子坐下。乔云才想起,原来唐代就有这样的美食了。
“孟大哥,您说,这羊肉串,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乔云不禁问道。
“据说是东汉末年就有了。这洛阳城是东汉的都城,那时候就很繁华了。听说光武帝刘秀把都城建在这里,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给后世留下了很好的基础。”孟浩然介绍着,他是从史料上了解的。
乔云却曾经亲身来过这东汉的都城。可她却说不出这么多理论上的概念的东西。她那时在城里逛得并不多,她对这里最多的印象不是建筑、不是风景,而是人——邓禹。
她对这里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伊水河畔,那是她给邓禹唱《在水一方》的地方。那是她和他最浪漫的瞬间。
“如果有空,我们去伊水河畔看看好吗?”乔云问孟浩然。
“当然好啊。那里有让人震撼的龙门石窟,可雄伟了。妹妹不是说来过吗,既然去过伊水,就一定也见过那龙门的石窟了。”孟浩然说。
哦?龙门石窟我是去过,是在现代社会。对啊,那里就有一条河,河水碧绿,波澜不惊,岸边垂柳茂盛。哦,原来那就是伊水啊!我和邓禹在那儿唱歌时,竟然不知道那就是龙门石窟的所在地。
“嗨!浩然兄!你来洛阳了?”有人从身后喊孟浩然,随即就过来拍了他的肩膀。
“嘿,兄弟!好久不见。”孟浩然站起身,和那人来了个拥抱,看这样子是很熟的朋友。
这人不会也是什么大文豪之类的历史名人吧?看那穿着,也是像她见过的几位那样的体面而潇洒的派头。只是这人比孟浩然更年轻、更英俊,个头也更高一些。
“来,我为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兄弟高适高达夫。这位,是我的妹子乔云乔姑娘。”孟浩然说到这儿,又压低声音对高适说,“她的真正身份,等到人少的地方我再给你介绍。”
“哦,乔姑娘,幸会幸会。不如一起吧?”高适是后进来的,也没用让,就自己坐在了孟浩然的旁边。看样子,他想买单。
这人就是高适啊?乔云想起,李白曾经给她介绍过这人,说他文武双全,而且人品很好。
关于高适,乔云是有比别人更多一些印象的。她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为什么呢?
乔云是在击剑队里的文化课上,听老师特别讲解过这首时。当时是和王维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对比着讲的。王维的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时老师就讲,同是送别诗,高适的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王维那首送元二,则主要是侧重表达强烈的与友人的不舍之情。
乔云当时就想,这两首诗,前半部分,是王维写的景色更美,而高适写的景色却萧瑟肃杀;到后半部分,却正好逆反,高适的态度积极,而王维则显得悲郁。这是诗人的个人性格特点所致吗?
没想到,这两位作者,如今都见过真人了。她现在觉得,也不能单从诗人的性格上来判断,当然那是一个方面;或许,他们各自送行的友人,去的地方不同也是一个因素呢?
乔云对这节课印象尤其深刻,还有个特殊的原因,就是那位讲课老师的缘故。
那时,队里的文化课老师请假了,队里临时从市里的中学请来一位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是才毕业一年的师范大学美女,人长得漂亮,穿着飘逸,声音还格外好听。乔云和她那些女队友,当时听得、看得都着迷了,所以对那一课的内容也就听得特别认真。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乔云还是记忆犹新。这,还有一个原因。
当时,课堂里都是乔云她们这些女运动员。老曹也去了,因为老曹喜欢古诗词,一般那样的课他都会去旁听。大家都是到了课堂上才知道临时换了老师,老曹也并不事先知道。
老曹不光听诗词课,有时别的课他也听,比如历史和地理。他一是出于兴趣,二是去陪乔云。他那是并不是心里很清楚自己喜欢乔云,总想和她在一起,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乔云去哪儿他也去哪儿,只要没有别的安排,他都会跟着她。乔云当时却觉得,这个“活阎王”教练一定是处处都监视她,怕她上课不认真听讲。
老曹每次都是坐在最后边。据说,那女老师那堂课讲得格外卖力。有人说她是早就看上了老曹,还说她答应来代课就是奔曹教练来的。也有人说,老曹是奔着那女老师才去听课的。
总之,那时人们对乔云的印象还只是个小孩,大伙更容易把老曹这位帅哥和那美女教师扯在一起。
那美女教师在队里上了一整天课,直到下班的时候,队里派车送她走,她果然还去教练办公室特意向老曹道过别。老曹当时没在,就有多事的同事特意去训练室喊他,那表情八卦极了,说是美女教师要见他。
老曹犹豫了一下,接着就拉起乔云的胳膊,让她跟着一起去办公室。见到那女教师,老曹还特意拉着乔云的手。乔云当时没明白,还以为教练找她有别的事呢。后来还有多事的人埋怨她,说她耽误了她教练的好事。
当然,也有夸她懂事的,有人看出老曹是故意拉着女徒弟来给自己解围,因为他不想和那女教师有什么接下去的故事。有人就说,乔云对教练“很会来事儿”。但却没有人把她和老曹联系到一块儿,那时没人会想到老曹心里装的是乔云。
别人给他起外号叫“周瑜”,那是几年后的事了。大伙已经早把那美女教师忘在脑后了。此刻,乔云又想起了那曾经的往事。
高适,对,李白对他的评价很高。那是他劝乔云放下曹丕时,说大唐优秀的年轻男人有很多,举例子就特别提到高适。说他能文能武,《燕歌行》写得不比曹丕差。
当时乔云心里就不服气:高适写得再好,也是跟曹丕学的!
曹丕的《燕歌行》她以前就背过,还在剑坛的密室中默写了当作书信转给曹丕。高适的《燕歌行》她没背过,这回见到他真人,她发现,果然李白没有虚夸。
这个人,乔云和他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