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四十九章 驿馆

第四十九章 驿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了新丰港已经是后半夜,夜不行船是渭水一带私船的规矩。官船本来也有,只是前一阵子多用来运兵了,一时倒不过来。我和吴乐追问官驿的人才得知,那些官船前些日子都运辎重去了,结果一艘也没剩下,再一细问,果不其然,官船运送的都是崔谅的部队。

    弄清了这一点,即便是不能立刻乘船起航,我们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官驿的掌事很会审度神色,立刻满面堆笑道:“天色已经不早了,驿里还有几间干净的屋子,几位将军不如早歇了吧。”

    官驿掌事一般都是最会逢迎人的,因为在这种地方,基本上天天都得和官吏军士打交道,所以这些人早就练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见着戴布冠的就称大夫足下,见着一身戎装的就拜将军足下。

    其实将军也分很多,有正号将军和杂号将军两种、所谓正号将军,是指那些有正规军号的将军。最高的是骠骑、车骑、卫将军和东西南北四征将军,大将军属特进,不算此列。往下则是四镇、四安、四平、冠军、辅国、龙骧等将军,不过得到这些封号的人大多是有大功劳的,轻易不封。我想,崔谅大概是比较靠后的广德、弘义这一号将军。而冯让身为太子侍从,多半是飞骑、隼击、清野这号都尉或副尉,勉强称得上是杂号将军。官驿掌事这么个叫法,也算是机灵。

    我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新丰是大港,住私人开的驿馆花费也是颇多。

    掌事看了吴乐带的文书,皱了皱眉道:“文书上面只写了两人。”说罢看向我,“这位是?”

    我朗声道:“在下是太子殿下的近身侍卫冯让。”随后又将铁令牌给他看。

    掌事仔细端详了一番,向我道:“还请冯将军稍后。”说罢,转身往里面去了。

    过了许久,那掌事才出来道:“下官方才冒昧了。”

    其实,之前住官驿的时候,我自称冯让,那些掌事基本上就不会再多问了。这个掌事倒是比那些人谨慎许多。我并不怪他,只道:“无妨,你是按规矩办事。”

    掌事安排了吴乐和王赫的房间后,又将我引到了东院的一间大屋。屋子的陈设算不上十分华丽,但是也抵得上富贵之家了,另有两名侍女侧立。整个房间数盏青枝灯通明,就连地上铺的榻也是用细麻编织而成,穿着布袜走在上面很是舒服。我想,这冯让的待遇未免也太高了些。

    一名侍女见我进了房间,方要伸手帮我脱去软甲和头盔。

    我有些窘迫,怕被看出什么端倪连忙客气道:“不必劳动姑娘,我自来就好。”

    那两个侍女有些诧异地看了看我。忽然,内屋有个声音道:“你们都先出去吧,这里有冯让伺候就行。”

    我听着声音只觉得后背一凉,总以为自己前几日没睡好觉可能听错了。两名侍女二话不说,掩了门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里战战兢兢。

    我一个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原本舒服的麻榻,现在踩在脚底下也觉得格外硌得慌。

    里面的人似乎是等久了,语气有些不耐烦:“冯让!”

    我琢磨了半天,脱了头盔进去了,左不过是打个照面,一咬牙也就过去了,他总不至于要我的命吧。

    然而我前脚还没迈出去,元澈就从内室出来了。他一身缂丝青灰色的深衣,负手而立,眉头锁得死死的,即便如此,他那双眼睛还是漂亮得醒目。

    半晌,元澈道:“就知道是你。”

    我心里有些不服,道:“见了人才说这句,有意思?”话刚出口,我便悔了。一时口快,他如今拿着我的错处,怎还能由得我顶撞。

    他失笑道:“你这个人和你父亲一样,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不过你和你父亲也不一样,你是够有胆识,敢冒名顶替插手军务。”

    我躯身一礼,不卑不亢道:“谢殿下谬赞了。”

    元澈找了张软榻坐下,看了看我道:“你怎么总是爱杵着?寡人都坐下了,你是想让寡人仰着头和你说话?”

    就算是根木头,听了这话也能反映过来怎么回事了。我立刻找了张软榻,也坐了下来。其实没人喜欢站着说话,只是元澈那样子总觉得不是什么和蔼可亲的人。而且不知怎么的,见到元澈我多半有些发怵。

    “你怎么在汉中?”元澈的话问的开门见山,下手点也非常狠,若是如实回答,话肯定要被他提溜出一大段,少不得要说出废去亭主封号发配汉中的事情。只是这件事情,我不想让元澈知道。魏帝的取舍等同于陆家在魏帝心目中的位置,而陆家在元澈心目中的位置,更是取决于陆家能不能获得魏帝的信任。

    如果魏帝重视陆家,那么元澈也会高兴,至少他觉得救下兄长是件划算的事情罢。想着这些,我开始绞尽脑汁,尽量编出一个没有破绽的理由。

    “殿下如何得知在下在汉中?”我明知故问,只想多拖延时间,想个理由。

    元澈淡淡道:“和你随行那两人的通关文牒上,署名的是汉中太守王宣。”

    “那我亦有可能从长安半路随行,从汉中入关,褒斜道、子午道都是可达长安的。”继续拖延。

    “不可能。”元澈道,“大国遗族无诏不得出长安。”说罢,他忽然笑着看向我,问,“理由编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