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二十五章 循声

第二十五章 循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乐走后,我又命规月去看望王赫的病情,王赫吃了两服药,病情已竟有所好转。规月归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后半夜,我睡不着,一面想着白天的事情,一面胡乱翻着几本书。

    见规月回来,我又打探了一回王赫的病情,然后只装作不大在意的样子问她:“今日那个耍枪耍得极漂亮的那个将士叫吴乐,我琢磨着会不会是吴太尉家的人。”

    规月回想了一会子,道:“这倒巧了,吴太尉的儿子也叫吴玥,表字逸璞。”

    我一听表字,便知不是。表字与名字一般都会有关联,或释其名之意,或逆其名之意,或延其名之意。逸璞意为‘不为人知的美玉’,因此吴太尉儿子的名字必是玉字旁的‘玥’字了。我听罢顺着她的话道:“保准是太尉取的的表字,心思倒是特别。海无遗蚌,山无逸璞。这本是出自晋朝应享的《与州将笺》。当年应享寻可胜任别驾一职的人,广开府路而寻不到人才,故有此叹。后来思忖素日,心中方才得一人,此人出身陈国,名为袁琇,字慧瑛。据说才识可以经於治乱。”

    规月笑道:“婢子不懂文墨,哪知道这些,只是吴家祖上三代皆是太尉,若真的是美玉,怎会无人知道?更何况有才华而不能被发现,也是仕途上不顺的事儿,哪会有人给自己儿子这么一个犯忌讳的表字。”

    我放下书,捧了手中的香薷饮,与她道:“那我问你,吴太尉家的公子贵庚?”

    规月道:“行冠礼也是去年的事了,左不过二十又一。”

    我笑着点头道:“这便是了。陛下登基也有些年头了,吴公子弱冠之年取表字的时候,正是吴太尉处境艰难的时候。当年吴太尉支持凉王是众所周知之事,陛下如今虽然保他荣华富贵,但吴太尉可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若自己的儿子因为才华招致怨怼,引人妒恨,使得那起子小人在陛下面前诽谤,那还真不如做一块遗落在山中不为人知的璞玉。想来这也是老太尉对自己儿子的呵护和寄望吧。”

    规月点了点头,随手剥了盘中的莲子与我,道:“吴太尉怜子之心甚苦。不过姑娘也不用在意今天这个耍枪的人。吴公子是吴太尉的独子,前年的时候,他父亲就向陛下讨了个恩典,陛下好歹顾及先帝与吴家的这一层关系,便让他的儿子领了个平阳校尉的闲差。”

    我心想也对,魏国那些将军们一辈子征战沙场,自然知道刀枪无情,就算让自己的儿子从武,那也当如赵巽一般,领个羽林军这样的美差。更何况吴玥还是个独子,吴太尉更不舍得让他随北军颠沛流离,四处征战。只是这“逸璞”二字自抑之余,对一个太尉之子来说,或许更多的是几分不甘,而今日这个吴乐,似乎才真的是那块不为人知的美玉。

    “姑娘以为太子殿下可是一块美玉?”

    规月突如其来的一问,似雨水浮窗一般漫不经心。她原本是姑母的宫人,又在此时受姑母之命陪我前往汉中。于我,理应视她为姑母的心腹。然而今日她这一问,却勾起了我千般疑虑。若是姑母命她试探我对元澈的看法,那大可不必。谁不知元澈身为储副,关于他的任何谈论,一不小心便会扯上数不清的人。因此姑母大可以随时让我前往椒房殿,亲自询问,又何必差遣规月这个外人。

    而元澈,我对他似乎从未仔细思考过,即便是以往的评价也都是笼统之语。论武,他身经百战,昔年身为主帅平定了吴国,兄长虽然是当时的名将,亦不敌他的料算。论文,虽然不及前者,但想必也是不差的,稳坐太子之位多年,手段和城府更无需多言。然而这两者,并非是我追随他的原因。之前,他以兄长要挟,被迫之余,我扪心自问,竟是有几分心甘情愿。

    闪电接着闷雷,声光俱下,我霎间收回了思绪。冷静下来之后,我谆谆告诫自己,这种心甘情愿的想法很危险。我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规月的目光,平和道:“我与殿下只有几面之缘,并不了解。”

    不出两天,王赫的病已然痊愈,我们一行人继续向西走。这几日,赵巽的脾气越来越差。他对北军的态度就不必说了,对于我的态度,也不像在徽县的时候那般有礼。但凡有可商量的事情,赵巽必要自己拿主意,我与吴乐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他的官阶摆在那里。

    到了褒斜道北口的郿城是五日之后,落日夕照,原本写着“郿城”二字的城匾在风尘之下已经变得难以辨认了,唯有那几块雕刻精细的功德碑还提醒人们,这里曾经一度是富庶之地。偶尔来往几人,也不过是身着破衣,驮着货物,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们。

    吴乐叹道:“这里原本是先秦大将白起和三国名臣法正的故乡,如今竟也落败到如此境地。”

    我只淡淡一笑:“白起纵然受到秦王的封赏而使故里繁荣一时,但也终究走上了兔死狗烹的老路。名将迟暮,大多如此。只是褒斜道自古便是商道,蜀中与关中的商贾多赖此道,如今却如此破败,只怕另有原因。”

    赵巽今日一路上倒没怎么说话,也没冲任何人发火,只是领了我们住进了驿站。但是夜里,吴乐却让规月传话来,说赵巽准备明天就动身走褒斜谷。规月将这些话带给我的时候,我一手摇着纨扇望向窗外。这天总是阴沉沉的,乌云团了几日却也不见一个雨点。

    偶尔有一丝凉风划过窗际,卷着不知何处而来的埙声。

    规月又添了几盏灯,屋子里的潮气也不那么扑人了,接着道:“瞅着这天,只怕要有场大雷雨。”

    我冷笑:“是啊,但赵巽却还是坚持明天就进褒斜谷。”郿城如此破败,是因为常年受到流寇侵扰,而如今州府拿他们没有办法,可想这些流寇闹得有多厉害,而赵巽似乎很想借流寇之手让我死于非命。这一招棋不算太好,用意很明显,只是他的官阶最大,若真走褒斜道,我们也拿他无可奈何,也没有任何证据说他是蓄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敢明目张胆地做这件事情。

    然而这些并不是我最在意的地方。在我离开长安之前,保太后发现赵巽有问题,故而临行前敲打了他。但是之后,赵巽似乎还是一意孤行。到底是他胆子大、不怕掉脑袋,还是说在他身后的人足以保他平安?谁又能在保太后插手的情况下保住赵巽的命?而且保太后显然是知道这个人的,但她也只是给予了警告而已。

    这个人不可能是魏帝,若我出事,兄长在前线领兵,动陆家就是大忌讳。纵使兄长领兵不多,但是真有了变动,魏国对凉国的战局就会更加不利,这对魏国没有任何好处。是元湛?似乎更不可能,保太后素来对元湛母子不满,就连在魏帝面前也没留过什么情面。渐渐地,我的脑海中冒出了两个名字,尽管并不确定,但这个猜想已经让我打了一个寒战。

    埙声呜咽,吹的是《渭城曲》,就连在一旁做针线的镂冰也不由得停下手中的活计,细细听了起来。半晌她道:“想不到宫外也有这样好的埙声。我记得从前也只有侍奉长乐公主处的几名乐者,才能吹得如此好的埙声。”

    规月亦笑道:“这还不是最难得的,方才那人在‘西出阳关无故人处’转了调,那音调普通的埙没有,必得是鸳鸯埙或子母埙方才吹得出来。但是这两种埙在换调的时候很难做到自然天成,因此非得是个中高手,方能吹出如此流畅的曲子。”

    她们两人见我坐在一边愣着出神,便关心问了起来。

    我只摆手道无事,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规月道:“你去取我那件斗篷和斗笠来,我想出去走走。”我见她和镂冰一副不放心的样子,复又道,“没什么,只是在客栈里转转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