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后 > 第十九章 赏赐

第十九章 赏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魏帝与保太后居坐正中,姑母、姜昭仪和元湛则在左边下首陪同,右边的位子是空着的,想必是长公主的席位。原是宫中家宴,众人也未过于拘束,不过是中规中矩的穿着,气氛倒比平时和煦。

    我行了大礼之后,魏帝满脸笑意道:“方才收到南军塘报,楚王已决定兴修水利,前线的兵力已被调去不少,楚王也因此撤回了和亲的要求。你很聪明,这条计策也算漂亮。”

    姜昭仪闻言轻轻一嗤,道:“臣妾觉得这计策算不得巧。眼下楚国是不惹麻烦了,但兴修水利可以使楚国更加富庶,来年只怕更不好对付。”

    我听姜昭仪此话颇有针对之意,然而此时此刻却不便直接驳回她。因此我只转向魏帝道:“陆昭愚见,若楚国想要啃掉江淮水患这块骨头,非得崩掉一颗牙齿不可。但牙齿再长出来,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了。”

    话音才落,元湛将手中杯盏徐徐放回,不温不火道:“素闻江东女儿柔情似水,东陵亭主此番话倒是卯足了我大魏十分的狠劲儿。”

    我闻言只觉不对,迅速看向魏帝的脸色。元湛此话虽然无甚敌意,却是绵里藏针,防不胜防,不知比姜昭仪之语厉害几许。魏帝沉默半响,脸色也暗了下来。倒是保太后接过话道:“天底下柔情似水的女子太多,又有谁可献如此上策解大魏于危困?别人且不论,你这个皇子在淄川作了几年的王,为国分忧没见着你,狡诈奸猾却学了十足十。”

    魏帝见保太后话愈发得重了,又顾着姜昭仪面色不好看,不由得相劝道:“阿母别动气,湛儿不过是玩笑一句,未必存了什么心思。”

    保太后听魏帝语中已有劝和之意,亦平复了心绪,转身对姑母道:“老身是看不得咱们家丫头受别人的言语,多说了几句,你回头替老身给姜昭仪陪个不是,也替我跟皇帝说说,陆丫头在哪吃亏我都管不着,在我眼皮子底下吃亏可不许。”

    魏帝听闻此话也摇头笑叹对姑母道:“阿母一向疼爱倾华,朕总以为自己排在第二,今日倾华没来,没想到阿母却格外向着昭儿,可见朕如今连第二都保不住了。”

    保太后听罢,佯装生气道:“倾华上午还好好地带着姚儿跑到我这里,晚上却说抱病,可见她会躲懒,皇帝定要好好罚她。”

    话毕,一屋子人也都笑语晏晏,再无不快。

    我不禁暗叹保太后当真是个极精明之人。此番话语既能借姑母与魏帝的情谊拉拢自己和魏帝的系纽,亦能不降身份安抚姜昭仪,同时又在亲眷中立威表态,可见其手段老辣。不过保太后这番话却让我发现了一些东西——她不喜姜昭仪母子更甚于不喜元澈。

    魏帝见风波已过,便对我道:“你献策有功,当赏。金银珠宝倒在其次,若要晋封,异姓封郡主的旧例虽有,只是你兄长开春便封了侯,总要等他立足了战功,封了公或王,这郡主的事才好提起来。若要晋官,你如今在保太后身边侍奉也不宜轻动。赏赐的话……”

    保太后听罢,含笑道:“皇帝不如赐婚吧。”

    保太后此言方出,在座莫不讶异。姜昭仪的眉头皱的死死的,半天也说不出半句话。姑母也愣了半晌,悄悄觑了觑魏帝的神色。魏帝似乎也未曾料到保太后会如此说,缓和笑问道:“赐婚是大事,您这么说,心里是有合适的人选了?”

    “上回隆虑公主的周岁宴上,皇帝不是说满朝文武公卿家的女儿,任老身挑来与元洸作浮阳王妃么?”保太后端然道,“老身已经挑好了,就将昭儿许配给洸儿。皇帝难道要食言不成?”

    我闻言一惊,实在不知保太后怎么会说起这事。我自知保太后是如何看重元洸,可陆家并非浮阳王妃的最佳人选。我微微抬头看了看保太后,又望了望姑母,姑母只向我悄悄摆了摆手,示意我不要说话。

    保太后的话里多少藏着些激将之味,魏帝犹豫了许久,似乎想驳回保太后,却又要顾及东朝颜面,也只低沉道:“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你们都听见了,皇帝一言九鼎。”保太后未容魏帝说完,即刻接下话头,“内侍监,去宗正司擢人拟旨。”我甚少见到保太后如此执拗,显然,她并非只是为了我与元洸才会如此。

    刘炳是自幼服侍魏帝的人,虽然惧于保太后的威慑,但他还是习惯性地看了看魏帝的脸色。而魏帝无非是被揪住了话里的破绽,但因自己是九五之尊,此时倒不知说什么好了。刘炳在一旁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满头大汗,干脆一下子跪在地上。

    刘炳这一跪不要紧,就连我这个局外人也知道,他之所以进退两难,无非是保太后的意思与魏帝的意思不合,他一介宦官,不能背主,又迫于东朝的压力,只好跪下请魏帝之意。然而保太后是何等精明之人,她见刘炳之状,旋即冷笑道:“看来皇帝身边的奴才,我这个老太婆子使唤不动了!”她吃力地从席间起身,拄着紫藤杖,一边向门外缓缓而趋,一边捶胸对身边的侍女道,“快把贺祎侄儿叫来,我们收拾东西回青州去!”

    魏帝听罢,即刻叫人拦着,却奈何保太后用杖子生生将旁人赶开,众人一时也不敢如何。此时长公主倾华也不在,魏帝身边几个有眼力见的侍卫悄悄的从后殿走了,想必是去公主府报信。

    姑母只望了魏帝一眼,便起身离席,亲自去搀住保太后,温言道:“其实陛下并非想要违拗您的意思,赐婚之事,陛下也向臣妾提起过,只是昭儿如今孝期未满,暂且不做打算罢了。况且昭儿……现在还谈不上……对大魏社稷有功……”

    姑母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我本以为姑母不知如何相劝,但是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姑母虚弱的身体沉沉倒地。

    这是众人始料未及之事,就连我也吓得不知所措了。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魏帝,他伏在地上,让姑母顺势躺在自己的臂弯中,焦急地唤着:“皇后,皇后……妍儿。”

    阖宫惊动之后便是始料未及的君威震怒,再也无人敢提起其他的事情。魏帝命我去椒房殿陪伴姑母,自己亲自擢人查看今日家宴和姑母近日来的饮食,并命所有的侍医去椒房殿为姑母查看病情。

    我和公孙内司守在姑母塌侧,侍医则隔着三重帘帐为姑母悬丝诊脉。

    “回禀内司,亭主,皇后已有两个月的身孕了。”

    我听闻此言,心中甚是欢喜,然而还未喜上眉梢,公孙氏的神情却让我心底陡然一寒。

    许多时候,与其说众人每天都要看魏帝的脸色行事,倒不如说要看公孙氏的脸色行事。

    公孙内司听后,只微微皱了皱眉,然而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缓:“你去宣室殿回禀陛下吧。”

    姑母的身孕伴随而来的并非是阖宫雀跃,宫墙一角自有那些或喜或悲流言,但是当魏帝到来的时候,一切的悲喜都成为了定格。

    魏帝说要与姑母说些话,只让公孙氏陪我去上林苑走走。此时已是深夜,雨后初晴,一弯新月凌空,皎皎洁洁,只是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魏帝来时的神色我看的一清二楚,凝重、痛苦抑或还夹有一丝愧疚。

    公孙氏扶我行至望鹄台,先前来时因雨大,并未曾留意这里的景色。此时,娥影池的湖水盛着天上那一盈清华之光,只是纵使明月当空,那月光只怕也透不过椒房殿的重重帷帐。

    “姑母这一胎,是不是犯了魏帝的忌讳?”我这一句话倒也不算是问。当年大魏武威太后生下启祥,因太子已立,故而武威太后没有被赐死,启祥也被封了王。新君上位,母子其中一人是太后,其中一人是诸侯王,这足以让任何一个帝王所忌惮。而如今,凉王叛变的例子可不就生生地放在眼前么?想来魏帝为国祚考虑,也是断断容不得这个孩子出世的,除非,他想杀掉姑母。

    “其实皇后在陛下心中,从来都没有忌讳二字。”公孙氏的语气淡淡的,“帝与后,许多事情原只是为情所困,然而不过这十几年,都被这江山二字消磨得无知无觉了而已。”

    湖面熏风吹过,在这瑰丽无方的望鹄台上留下一抹清浅的伤痕。

    “只是实在是太奇怪了,当年那碗药……皇后她明明不会再有生育了啊。”公孙氏的声音很轻。

    “什么?”我蓦然回神。

    然而公孙氏却立刻道:“没什么。”

    我知道她为人口风很紧,如此再问,她必不肯说了。方才是她不小心说漏了嘴,不过我却听得真真切切。姑母曾经喝了一碗使自己永远无法生育的药。

    大魏的皇后有两种,一种如元澈的生母崇德夫人一般,母凭子贵,永享哀荣,一种如姑母一般,永无子嗣,为的是江山基业,亦为自家全族的兴荣。陆家式微,永无子嗣是姑母的命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