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半空烟雨文集 > 临邛游记文君故里

临邛游记文君故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

    也许是合当我有缘,第一天来到成都邛崃市,就意外的来到了文君故里。文君故里在临邛镇五彩广场的南边不远处,那里有一个新立的牌坊,正面上书“文君故里”另一面上书“秦汉遗风”的就是。这一条街果然是仿古的秦汉遗风,一路走进去,不禁有一种回到秦汉时的感觉,恍若时光倒流。幸好,文君故里的大门是开着的,且当时并没有人守着,使我们对于入内须收五元门票的标示牌无需犹豫,只稍片刻,也就和同伴们进去了。

    文君故里已被政府部门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并向游客们开放,连晚上也行。其实,晚上大多是当地的一些居民来这里打牌消遣罢了。一行里的小孩子们早已欢呼雀跃,连大人招呼着不能大声喧哗都不听。其实,文君故园不大,感觉还有点拥挤。一些雕栏画栋,一些亭子,一些假山,一片筇竹林和弯弯曲曲的小径,绕着一池子水,后面是一排排厢房,大约是卓氏当时的内室之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居住时的原貌,也许会有所不同,毕竟已经历了两千多年,可能有些还是今天的人们凭借一些记述加以修复的。

    但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些是在历史变迁中没有改变过的东西吧?文君故里最有历史意义的就是文君井,是真正的西汉遗井,相传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开酒肆汲水酿酒的井。我们找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它。由于我们是在晚上,灯光亦有点远,看得不够真切,虽然用了打火机来照亮,也是无奈,只看到一个巨瓮形的、用卵石嵌砌的和一般无异的水井。井台有石栏围护,东侧有壁,上刻:汉志文君井。所处还有其它刻字和郭沫若先生的题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对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故井犹存,令人向往。一九五七年国庆节”我们一一摸索着看了,然后走至琴台。琴台,相如琴台,宋田况诗云:“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即镌刻在此。也许“一曲凤求凰,千古文君酒”中的“凤求凰”曲子就是在这里由司马相如常常弹奏给文君听的罢?或者文君就是听这首“凤求凰”而常常被感动?哦,文君故园,这就是沾洽了历史文明之气和名人文化之气的故园?我今晚能来此一游,是否也能沾洽到这些历史文明之气和名人文化之气呢?我惑然。

    2

    卓文君,临邛巨富卓王孙的女儿“通琴音,工辞翰,才貌俱全”而司马相如乃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因至临邛白鹤山师事著名经学家胡安。初入仕“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后弃官游学,因家贫,至临邛会友人县令王吉,得卓王孙宴请,才与卓文君相通。

    由于我对史事知之甚少,所以,有点不解的是,为什么司马相如要中途弃官?而且正当少年得意时?也许少年司马相如是发现了他在官场的不得志?或者想重整后再来?这些于他也无所谓了,反正于游学中得遇了机缘,得遇了对自己有所帮助的红颜。确实,卓文君应是他想象中最好的红颜!一,卓文君“才貌俱全”;二,卓文君系“巨富的女儿”虽然当时他们之间的见面也许是出自偶然,是文君“窃从户窥之,心说而好之”(说通“悦”)在先,但终究是两心相许而“夜奔成都”了。只不过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才又返回临邛“变卖车骑,没酒肆卖酒”“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就是当时的真实记录。终究,还是卓王孙这个巨富老丈人,分与他们僮仆及财物,直至相如遇汉武帝召。

    读书人读成之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是普遍的志向,不论你选择入仕入学抑或经商。司马相如亦如是,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郡州治载:汉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过成都升仙桥,题辞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其壮志如此!然而他最初却选择了一次“弃官游学”又是何道理?是他觉得自己的前程还不够好吗?未可知也。“子虚乌有”这个典故就出自司马相如,典出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子虚赋、上林赋等名赋不知被历代多少人所推崇过,而且在当时就深受汉武帝赞赏,从而将其召入京师。而他用来追求卓文君的一曲凤求凰辞,也是倍受人们推崇和喜爱:

    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又: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妙哉!这一曲凤求凰岂能不使才貌俱全的卓文君动心!司马相如经子虚赋、上林赋而复出,复出后他的文采名动京师,相传连陈皇后阿娇也曾找他求助(时陈皇后已被汉武帝贬入长门宫),写下一篇长门赋,想籍此挽回少年时就豪言必“金屋藏娇”的汉武帝之心呢。“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辛弃疾的摸鱼儿词就提到了此事。

    卓文君的才情亦然,绝对可与相如相比拟,试看她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读了这篇白头吟,不由得想起这里的一个民间传说,说卓文君巧责负心郎的故事。——司马相如得汉天子召,赴长安为官。可他处在灯红酒绿中,却淡忘了娇妻卓文君,直到卓文君书信与寄。信中自是情真意切,思念绵绵,又恨意书简,问责相激,这才让司马相如深为自愧,即向汉武帝请假,回乡接文君了。这里尚有唐李白写的白头吟诗为证:“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赋白头吟”咦,丈夫之花心,古已有之,难怪文君问责矣。此后,文君和相如在一起,直至白头,未再相离。

    3

    回来后,我查阅了临邛地方志之类的书,却不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后来的故事如何,犹其是相如,难道说除了几篇名赋外,就没有什么历史痕迹了?司马相如是否就仅“为郎数岁,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夷”、“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略定西夷,成不世之功业”这些了?就如此与卓文君相偕终老?——其实,如果真如此,那还真是完美呢。不似与他同时的另一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虽任中书令,也写下了皇皇史记,可受过了腐刑;不似后汉时期的大学者如蔡邕们,历经战乱;不似魏晋时期的大学者如何晏、谢灵运,还有诸如阮籍、嵇康等,虽然风流,可大都免不了被杀的命运;还有后来的李杜、苏辛们。

    是的,他是幸运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都是幸运的。司马相如和他的文君,虽然就这样淡出了历史,但也留下了一页辉煌,留下了千年思考,这一隐,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潇洒!至少这让人羡慕,让人向往。而最能代表这种心思的,是唐朝高适写的一首五言诗同群公秋登琴台:

    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静然顾遗尘,千载如昨朝。

    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

    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

    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飚。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鱼樵。兀然还复醉,尚握手中瓢。

    “物性各自得,我心在鱼樵”多么美好的注释啊!可是,又有好多人摆脱得了尘世中的名和利,而心在鱼樵呢?犹其是他们中间的多少大文学家、诗人!

    然而,回想起我们自己来,又还不是一样的吗?虽有所追求,向往美好,可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想出人头地,却总是少不了浮躁。于是,我想寻着这些历史的足迹,去寻求宁静。

    听说临邛西郊有一个白鹤山,那里有当年司马相如师事胡安学经的地方“点易洞”也曾留下了陆游、魏了翁等人的足迹,于是,我必定要找时间去游一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