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半空烟雨文集 > 临邛游记回澜塔

临邛游记回澜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详看邛崃市地图,终于记下了邛崃回澜塔的大概位置,于是,携妻儿一起骑着自行车前去了。

    还在城南沿着南河的泥泞公路上,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塔,就在对岸一个小山上,心中不免疑惑,怎么,回澜塔不是在河边么?又或者,这里这多塔么?——先看看去,反正出来就是为了塔。

    曾有文言:“天下山水在蜀地,蜀之山水在临邛”穿行南河石桥时,早已被南河沿岸美丽的风景所惊呆。这里清江如带,白鹭翩飞;渔舟荡漾,水牛悠悠,加上塔,真无愧为之誉!留连有顷,终究还是向路人打听着塔。“回澜塔?哪,那不是?——”

    回澜塔还远着呢。远看,南河边上,一幢雄伟的构建,在阳光下灼灼生辉,傲视邛崃山水,它才是回澜塔。原来,先前所见之塔,乃文笔山塔,远观时亦不能与回澜塔相比,要小得多了。怎么办?问妻。妻无所谓。还是先去看看文笔山塔罢,这个几近眼前。

    费尽“移山心力”才上得了文笔山。上山只有小径,自行车太笨重了。终于走近,面对我们的,是一座似欲颓废的古建筑物,上有警语:此塔危险,请勿靠近。此塔由青砖建成,系清道光年间重建,为六方形楼阁式,实心体,无空间可攀上,层高和直径逐级递减。塔无甚特别,很普通。倒是它的历史苍桑感,犹其引我沉思:好事者谁?为何建此?我不得而知。塔身布满苔纹,上面有几许杂草,顶几层处还兀自倔强的生长着两三颗小黄桷树,在风中摇曳,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虽长不大,但也向世人宣告着不死的神话。

    此地也许真的很危险。先告别文笔山塔吧,告别在风中摇曳的黄桷枝,还得去观瞻回澜塔。何况,已是下午三时许了。

    2.自行车一阵风似的,折向回澜塔。

    回澜塔就在南河河边,已不属临邛镇,属邛崃市宝林镇,原名镇江塔,后又易名“回澜文风塔”现塔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块石碑,一块为回澜塔维修记,立于一九九年九月;一块为重塑民族精英造像记,立于一九九九年二月,上面均有碑文可读。——既名镇江塔,也许是其本身就位于南河河床的沙碛地带,确凿有“镇江”之意罢?今人廖书农先生曾有新咏:“出水回澜涵影长,巍巍宝塔水中央。长虹飞映添风采,雄峙川南镇大江”的确,回澜塔就是肩负雄峙川南镇大江的使命的,它可是神物。

    我们先在塔外留连,观仰它的雄伟构建。回澜塔乃全国第三高砖塔(第一、第二高塔者谁?),高75米余,分13层,每层逐次收减。塔身通体由青砖建成,六边形,楼阁式。就在近前,回澜塔拔地而起,高大巍峨,——不仅是高大,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神气向四周笼罩着,给人以震憾,从而让我不得不感觉到我之渺小。

    从第二层始,正面有扁额题字,依次是“福禄来崇”、“江汉朝宗”、“德被全川”、“三元鼎峙”、“科甲绵延”、“孝友精忠”等。

    3.从碑文记述可知,原来第一层“镇江塔”乃由春秋时楚人伍子胥坐镇。吴王阖庐的名将伍子胥,英雄了得,在夫差时却因为有了越王勾践和西施,被逼自刎而死,并献身滔滔,从此,就成了人们崇敬的镇江王。镇江王可以镇江避水,去除水患,让人们以祈海宴河清,也是人们最真切的意愿。第二层“福禄来崇”记念的是范蠡,老伍子胥的对手,也许还是老伍子胥眼中的青年才俊。历史真的很奇怪,当时的两个对手,现在都成了人们心中的神。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名就之后,传说与西施相偕归隐,泛舟五湖,到齐鲁等地经商,成为巨富,改名“鸱夷子皮”号“陶朱公”最后演变成为世人崇拜和奢求的财神爷。传说到底是传说,但范蠡一直是我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不只是为他的激流勇退,更希望更相信他与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是真,这样,几千年来英雄红颜的故事才更令人遐思和追慕。

    而“江汉朝宗”却是塑着“武圣夫子”关羽。关羽可能是我最早就知道的古代人物,因为祖辈们和父辈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唾飞沫溅地讲述过“刘关张、赵马黄”和“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了,全然不管我听没听懂。读小学时,课外看一全套的连还画三国演义,就成了我的最爱。关羽,人称关公,世界上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无不有他的神像,是忠义和勇武的化身。历史上本来面目的关公,我也读到过一些论述,也许会和人们心目中的神有差别。但是,神,皆来源于人,贤人,圣人,神人,来源于天下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尊崇这些神,就是人们无限(或无奈)的精神寄托。

    李冰父子在第四层供奉着。知道成都的都江堰,就必知李冰父子。余秋雨老师就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此层名“德被全川”就是对李冰父子的歌颂和感戴,感戴他们父子对成都平原、蜀国大地,进而整个华夏之水利贡献。李冰父子也曾帮助邛崃人治理过南河(南河时名白木江),他们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经验,在回澜塔所处南河段就可看见,那里有一“遇湾截角”所筑的堰,真真是让水听从他们发出的智慧、仁慈和谆谆诱导的指令。而且,这些真经“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水,在李冰父子的面前,永远是那么地温柔。

    其“三元鼎峙”供奉三苏父子,即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也许他们是四川眉山人,隔邛崃近,又是文学大豪,于是,友善的邛崃人把他们供奉,更天经地义了。“科甲绵延”却是记念巴蜀第一位状元、宋状元冯时行的。看到冯状元的名字时,我还颇为惊异,因为,冯状元是巴县人,在我老家重庆北碚缙纭山下,也有冯状元的故居,现已被开发为繁华住宅区,名“状元府第”原来,冯状元曾在离临邛不远的雅安做过官,也曾游历过临邛,还留下了一些题咏。毕竟人们崇尚功名,崇尚进取,希望借状元福荫,从此代代绵延罢。再上一层的“孝友精忠”是供奉宋朝时一位大英雄、鄂王岳飞的塑像。岳飞的一腔男儿热忱“精忠报国”之雄壮气慨,在一首满江红里,早已体现得淋漓尽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而,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却被历史上的小人们暗算了,于是,我们恨哪,于是,我们只有深深的怀念,怀念英雄,尽一切之可能,让英雄们流芳千古。

    据碑文云,在以上民族精英造像之后,有一层是“魁星点斗”取魁星独占鳌头之意,也是体现其“振一代文风,法古今完人”的宗旨。我仔细数了一下,有供奉的才只八层,还有五层,不知所云,也许上面几层空间业已收小之故。——进去吧,进塔去看看。可是,天色已晚,而且,有小孩累着,妻不想进,就只好叹息一回,没有进去了。

    塔外如许多风景名胜地一样,有一个小小摄影部,一个人来回邀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游人们照相留念,但也不曾吆喝,只多看着游人们几眼,希冀有生意可做。记得余秋雨老师有一篇散文五城记,其中有描写开封的塔,就说在古塔拍照不好,怕“一端相机就成了现代”说的也是,于是,我也未曾想把回澜塔拍它一幅下来,还是把它留存在记忆中,也许根本就不会忘记。

    4.毕竟还是要进塔去才行,不然,始终心有不甘,始终牵肠挂肚。择了一个空闲,我终于决定再去回澜塔。到了那里,直接买了门票,进去。

    原来心中无限的想象,都是徒然。偌大的一座塔,由于塔砖砌得厚实,留给人们攀登的空间还是很窄,仅容一人可过,底层且照得有电灯。螺旋状的楼梯步,一直盘旋而上,至一层时,就是一间塔室,每层中供奉的塑像,与塔外碑文所记不差,先是镇江王伍子胥,再是财神“陶朱公”依次关公、李冰父子、三苏父子、冯状元、岳武穆,最后果是魁星。塑像已被今人用玻璃片隔离,不知是什么材质塑的,大约是泥土吧?塑像也无甚特别,倒是随行的小孩子们大声地在说“关公的大刀呢”?引来我莞尔一笑。

    在塔最顶处,是几层木阁楼,已没有了塑像供奉,倒是好通过塔孔看塔外的风景。塔外,是邛崃市的全貌,是南河两岸无限美丽的风光,犹其是山水,令我赞叹。这时虽是冬天,却也固执地涂着一抹绿,含概着袅袅轻烟。南河静静的流淌,清新如洗,其间有三三两两的水牛在放牧,还有很多鹅鸭,在河中悠闲的戏水,多么惬意。原来,站在塔顶观光,和置身于风景之中,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再看看塔顶,一个太极图,就结束了人们攀登的欲望。总览全塔,除了集去患、致业、守成、崇贤、尚哲等于一身外,还有一些什么呢?在塔中,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塔砖。塔砖烧得很方正,且实,上面多有印字,什么“昌”、“赵记”、“刘氏官砖”、“代元顺官砖”或“同治六年,官砖张记”等等,这么庞大的工程,得耗用多少砖哪!最有感触的是脚底下踩着的梯步,经历了120多年,已经有着很深很深的印迹,不知有多少人攀登过了,其中肯定有不少的建筑师、文学家或考古专家,我们竟也踏着他们的脚印了。踏着先祖们的脚印,才感受到了历史的苍桑,感受到了塔留给我们历史的庄严和神圣,仿佛,我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瞬,成为了一个未来的古代人。

    然而,一从塔里出来,我终究还是一个现代人。

    2006年1月20日于邛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