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阿听007文集 > 良渚探古与径山寺寻幽记

良渚探古与径山寺寻幽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序言

    不知不觉的,岁月已迈进了初冬。一阵不大不小的冷空气过后,连绵三日阴雨,待天晴,天气又稍稍的暖和起来。树梢上零零星星的挂着几片枯黄的叶子,还带着一些萧瑟衰秋的滋味。

    12月2日,龙年十月十九,又是一个周日,自个儿放了一回假,想出去山中遛遛,哪怕能捡到一些残秋的尾巴也是乐意的,地点就选杭州西部的径山寺吧。我素来喜爱各地之茶味及其背后蕴藏之渊源,能实地探寻径山茶的原产地,也为多年来之夙愿。

    线路安排如下:首站为良渚博物馆,其次为瓶窑南山石刻,三为双溪陆羽泉,最后一站为九龙瀑与径山寺,时间允许的话,最后还要去老余杭看看通济桥与古镇风情。全程公交,低碳出行。行程显得紧凑,但好在一个人的自在,多跑动就是了。

    二、良渚博物馆篇

    自从初中历史课本中,就知道良渚文化是了不得的。前个月的某日,乘坐公交去仓库时竟然犯迷糊了,坐过头了好多站,一直到良博站才醒来,急急转车返回,匆忙之中连良渚博物馆的大门也没看着。

    今儿又在良博站下车,朝着山谷方向走,穿过郁郁丛林美丽洲,一座大型的石堡式建筑呈现在眼前。据称,此建筑由英国设计师设计,曾获国际建筑界大奖。

    博物馆是免票的参观与学习基地,我跟在一群学生后面,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以更深刻的了解。展厅内有模拟的考古现场,展示挖掘的方式。文物大多在地下,考古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地下埋藏的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即盗挖是非法的。展厅良渚古国中,有先民的劳作场景、良渚古城剖面,以及制玉场景,由此可懂得玉器是如何一步一步制造的,而且先人是用最为原始的工具。须知,玉器在良渚遗址、良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譬如玉璧、玉琮等。图示中的莫角山遗址比较有意思,下次打算去实地探看一番。

    橱柜中的玉器,隔着玻璃而反光,相机又老旧又差劲,拍摄很不清晰,恨不得把这个破机子佳能a520给扔了。唉,不由得怀念那台相伴多年的最为心爱的单反机了,痛惜呵,恨死该天杀的梁上君子。颠沛无长物,失物诚可悲。

    良渚文化距今约5千年左右,以前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这里属古防风氏国一带,实力比较强大,后来防风氏被大禹找了借口杀掉,古国随之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我为此询问了一下,讲解员回答确有这说法,但学术界尚无公论。怪不得在各个展厅里,均见不着相关防风氏的任何介绍。

    三、瓶窑南山石刻篇

    中午至瓶窑,出租车司机说不晓得南山石刻,又连问几个路人,均不得而知。唉,这难不成是见鬼了。我打开手机里的百度地图搜索,找到南山的标记,附近有瓶窑中学,这下即心中有数了。来不及吃中餐,在马路边随手买了2只菜干饼,快步奔去。

    瓶窑镇依山傍水,与我老家嵊州的县城有几分相似。苕溪靠岸处,停泊着几艘机动驳船。溪边,还有浣洗女子勤劳的身影。雨后的空气里,沁着几分清新气息,似乎连眼前的青山与绿水,都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过大桥直行至瓶窑卫生院,记得公司里的司机曾把我带来过此地,复南行至瓶窑高中,绕行了一大圈。学校门卫热心地指点,南山石刻就在前面的山上。

    南山摩崖石刻造像,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拾级而上,过牌坊式山门,牌额为“佛道同光”这四字有所来历。据载,宋代僧人孔清觉开创白云宗,在瓶窑南山建普宁寺传教,以华严经为根本要典,主张儒释道三家一致,被后世称为“南山白云宗”

    行至半山腰,遇见半亩池塘,塘水在雨后略显浑浊。驻足观望池塘对岸,藤蔓掩映下的石壁上露出半身佛像。菩提本无尘,无心洗凡尘。

    爬上土墩远眺,可见对面窑山脚下的中学以及东北侧环绕着的集镇。复上行,赭色的石壁上刻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再往前,为释迦、文殊与普贤即“华严三圣”石像,头部以下已被采石毁坏。也许,菩萨也累了,也许我佛慈悲,才得以如此宽恕的面对。

    有佛赤足,踏浪而来,以普渡众生。佛像众多,至于佛的各种手势,应蕴含深意,只是我一时难解。还有一尊玄武大帝的石像,手持着宝剑,威风凛凛。这佛道合一的思想,正是白云宗的宗旨。

    下山后,走防洪大堤。大片的泄洪区里,处处迷人的湿地风光。无论芦花,还是芒花,各争奇艳。

    废弃的砖窑厂里,徒留烟囱高耸入云,似乎要把窑山压摧。我希望,把这大烟囱永久的保留下去吧,千万别被拆了,几百年后必将成为历史文物。瓶窑在千百年前,曾为古代窑址,地名正是由此而来。也许在不远的明天,这里将会建起一个窑文化博物馆。

    国人啊,只晓得拆拆拆,很多东西拆了就毁了,少拆一些留给子孙后代好不好。历史靠传承,文物要保护。

    四、陆羽泉篇

    下一站,乘坐k498路,赴双溪寻访陆羽泉,传说中“茶圣”陆羽撰写茶经而隐居的地方。

    陆羽泉景点靠近双溪漂流处,庭院式建筑,占地数亩,今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大门上方青石镌刻着沙孟海先生书写的“陆羽泉”三个大字,两旁刻有“井泉仍旧迹,桑苎忽新亭”的楹联。南大门平时紧闭着,西行几步,转至西大门。门口横幅上书“径山吃茶去”五字。

    入内,只见小径曲回,溪桥粉墙,竹映翠碧,树掩茶丛。有五棵老茶树曰五老茶,为纪念自古以来五位老茶人,即法钦,径山茶创始人;陆羽,茶经作者;师范,径山茶宴首创者;圆尔辨圆,南宋时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径山茶宴由其带入日本;南浦绍明,南宋晚期来径山寺学佛的日本僧人,回国后致力于发展茶道,日本茶道由此而兴。据日本的类聚名物考记载:“茶道之起,在正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1235—1309年)由宋传入”先哲以为,茶性与佛理一脉相承,故友“茶佛一味”之说。

    又有一丛径山茶树王,小乔木型,植株高,无明显主干,中叶类,中芽类。枝头茶花正茂,经不着雨打,地上在散落着不少洁白的花瓣儿。茶(camelliasinensiso。ktze。),山茶科茶亚属植物,叶薄革质,有短锯齿;花白色,14朵成腋生聚伞花序,萼片56,宿存;花瓣78,雄蕊多数,花柱顶端3裂。

    靠右侧走,过茶经碑廊,瞻仰茶圣陆羽铜像。大概在唐代安史之乱时期,陆羽遍游相对比较安宁的东南各地,后结庐隐居于径山此处,汲泉品茗研究茶学,终于在约公元780年成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试把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体现了国学的天人合一观,自然之道也。

    曲水深处旧院门外,立着一石碑,上书“大唐陆羽著茶经于此”落款为俞德明。印象中,俞老为杭州西泠的书画名家。院墙上,题“天下第三泉”入洞门,为陆羽泉井与苕溪草堂。

    陆羽泉,又称陆子泉、陆家井,掩映在几杆翠竹下,井中有井,遂分两口,大圆小方。我蹲在井沿,掬起清泉饮几口,一阵清凉由喉入心,神清气爽也。水从指缝出,滴入水面,仿佛有泉眼翻涌。边有简介,引用明嘉靖余杭县志云:吴山双溪路侧有泉,羽著茶经,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堪与中冷惠泉竞爽。故誉为天下第三泉。

    井泉东侧,大樟树下,为低矮茅庐,曰苕溪草堂。草庐内,陈列着陆羽当年所用的桌椅、灶具、卧床等,展示了茶圣当时简朴的生活场景。陆子谓:“乃知高洁情,摆脱区中缘。”然也。

    九曲桥北侧,有陆羽茶文化陈列馆,门两旁有对联曰:“结茅种茶饮淡泊,茶经一卷说千年”可惜,大门闭着,无人得以入馆观赏。忽然意识到,徜徉其间许久,未遇一个游客,难道此地此刻,成了我凭吊先圣的专场?!偶尔间,零星飘下的几点雨滴,莫非是天地神灵的感应与启示?!我依稀见着宽衣广袖的茶圣,在茶丛中,在竹林下,在水面紫雾中。

    退出院门外,见一偌大的紫砂茶壶,常年洒着茶水不断,溅入静静流淌的苕溪中。暂别陆羽泉,待来年四月再来吧,拜谒茶圣节。

    五、径山寺篇

    穿过双溪村长长的步行街,约2点15分至村口k452公交站。感觉有些饿了,买了1个菜干饼。得知往里洪的公交车在10分钟前刚开走,下一班约在3点半后。为了赶时间,不得已租了一个三轮车,答应10元钱送我进去。很快至里洪村边九龙瀑布路口,我徒步进山。至九龙潭,岸边有标志牌写着“桃花水母发现处”素闻九龙潭的桃花水母,乃天下珍稀物种。我细细的察看,不见丝毫踪影。那么,先拍个照,算是到处一游嘛,以后有机会时再来寻找。

    我翻遍背包,不见相机的影子,糟了,相机肯定是落在刚才的菜干饼摊上了。急急返至公路,一路往下狂奔。约行500米,拦下一过路的小车,车主为一对年轻的小两口,好心的顺道带我回原地。幸好,相机还在。尽管这破烂相机不值几个臭钱,但此刻离了它也是万万不可的。

    再次租车上山,由于来回的折腾而耗费了时机,经九龙瀑布爬山至径山寺的线路已显得过于仓促,不得已从桐桥直接登山。

    桐桥的登山古道,蜿蜒在山脊密林间。路面稍见平整,显然近些年修缮过。竹林清幽,时而红黄相间,秋叶斑斓。在几个山角拐弯处,露出亭子尖尖的角来。阴暗的石阶上,枫叶如织锦铺地,让人不忍心肆意的踩踏。落叶无声,只闻得自己的脚步“的笃的笃”轻敲着地面,激起悠悠的回荡声,消失在暮霭中。

    一直到半山腰的径山茶园边,才遇见一个游客。聊了几句,得知其来自陕南的商洛,蔡先生趁着来杭公差,虔诚地登山求佛。一路上,有佛圣水、圣寿无疆、老鼠岩、十八罗汉台等小景点。至东坡洗砚池,一处充满野趣的小院子。靠山角落处,池水显墨黑色,莫非千年来,东坡依旧常往来。

    再行,至御碑亭,石碑上有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八个正楷大字。南宋时期,此地香火鼎盛,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至道渊亭,领悟了径山寺为日本临济宗祖庭之缘由。

    约下午4点钟至径山寺,寺庙前,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古树千年割昏晓,一分为二堪称奇。可惜,我们来迟了半月,黄叶早已落尽。

    绕过九龙壁,见大门两侧院墙上有“唐代古刹”四个大字,走近细察,也为俞德明所书。大殿里传出敲钵声袅袅,我悄悄的入内、站定,默默的注视着僧众们诵经、做功课,一丝不苟呢。

    藏经阁左后侧石壁下,有一孔石窟,其内为一泓碧水,曰龙泉,为寺院内的饮用水井。殿墙一侧,有众多大石缸盛满了水,一字排开,应为消防备用水源。

    寺院内,处处香烟缭绕,在湿润的空气里,如流动着的青紫色。台下,走过来一群沙弥,他们已做完功课回来了。

    寺院不大,没多久就走遍了。至车站,离4:50pm的末班车还早着哩。蔡大哥说,一起走下山吧,他有车停在古道下的停车场里。

    六、尾声

    下山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问起到哪儿啦、晚上去五常吃夜宵。也行,这么阴冷的天,也懒得去看余杭古镇的夜景,留待下回吧。须待晴日,要去走走通济桥、爬爬安乐塔、寻觅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里。

    我平生嗜茶,无茶不以为饮。无论饭前与酒后,无论晨起夜深时,杯茶入口,神思飞越,似清泉行于山涧,香浮满室醉还醒。茶者,天地润育之灵物,非精行俭德之人无以尝其至真之味。茶为道,心有径。禅意在明心见性,饮茶而静思,茶人方能于茶的“一朝风月”里,悟出禅的“万古长空”

    这次来寺院,与老和尚聊了几句,约定下次进山时来寺里留宿。在钟声梵音中,夜观星空,参悟斗转星移与朗月清风,也是很享受的事儿。世界末日是不存在的,但心若死了,看破尘世纷争,天地又何所惊。嗯,径山吃茶去。

    来杭这么久了,一晃已期年,难得有今日的紧张与放松。紧张在行程,放松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