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bjsonglawyer文集 > 考与不考的艰难选择

考与不考的艰难选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据媒体报道,6月7日早上8时10分左右,在长沙新姚路与友谊路交叉路口斑马线附近,一位母亲带着参加高考的女儿过马路时,被一辆黑色大众车突然撞上,这位母亲将女儿推了出去而自己却被撞飞十多米,瞬时倒在血泊之中,女儿则完全无恙。这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事故,但其之所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是因为其中涉及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女儿是该继续忍痛参加考试,还是陪在母亲身边参加救治的问题。

    此新闻中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天了,但这则新闻带给人们的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而关于考与不考的争论也还在愈演愈烈。对上述问题,我发现有如下两种意见相对独立。

    支持者认为,反正母亲后来也已经被顺利送往医院,且母亲的心愿肯定是希望女儿顺利完成高考,如果女儿选择留下来陪伴,则不仅意味着要耽误今年高考,复读则会浪费一年宝贵时间,还有金钱,而且就算女儿去陪伴了,也会因为母亲被送到手术室了,其在医院也是帮不上忙的,故陪伴也是徒劳的,所以支持女儿去参加高考,由此看来,女儿忍痛赴考顺理成章。

    反对者认为,如果连生命中的优先顺序都无法正确应答,就算高考得了高分也是无益的,因为女儿此时仍赶赴考场宛如大义灭亲,绝不可取。他们甚至在想,就算女儿去参加了高考,她能够安心作答吗?毕竟血淋淋的事实刚刚摆在她的面前。如果她能够安心考试,那将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亲请冷漠,对母亲的伤情无动于衷,是不孝的。也有种可能性是这个孩子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是成熟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母亲为了送自己来参加高考才受伤的,为了报答母亲的爱,反而会专心考试,用高分来回报母亲。但这也只能是个猜想,不知道符合不符合心理学、逻辑学等特征。毕竟我们都不是该事件的亲历者,个中滋味难以真正体会,也没有见到关于这个女儿考试成绩如何的后续报道,所以很难作出正确的评价。

    然而,作为旁观者,我却认为,无论如何,我们大家都不要轻易责怪女儿。这只是今年高考过程中意外搭设的另一个考场而已,也是一个关于高考、亲情和生命同时面对时该如何选择的一个高难度命题而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千万个孩子命运的高考和其背后的整个应试教育体系,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孩子们透支着青春乃至健康,家长们不惜重金,倾尽所有的热情与关怀,将能否顺利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原本饱满的人生被压缩成读书机器,赢在高考成为了唯一的信仰,在穷二代阶层上升通道日益逼仄的今天,似乎无可辩驳。很多人只好在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后方才去找寻丢失的快乐、爱与亲情。但往往新的拼搏又在身边召唤,直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信是有多数人都会规劝孩子放弃重伤的母亲,去抓住近在眼前的改变命运的机会的。这似乎很正常,却不免让人悲哀。

    而事实上,在母亲生死未卜的情况下,陪在她身边比参加高考似乎更符合人性,也更重要些。如果女儿为了母亲而弃考,她将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的英雄,即使在那个千万人无比看重的博弈中,她的成绩是零。但在另外一个很多人普遍不及格的考场上,她的答卷将变得比黄金还要珍贵——相对于生命和亲情,重要的高考也将会变的轻如鸿毛。因为中国并不缺少读书的高手,独独缺少做人的楷模。

    我也非常愿意相信母亲肯定是希望孩子放弃自己,而去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女儿如果能够很坚强很出色地完成考试,她一定很欣慰,但这是无私的母爱。真正的爱是人与人的相互支撑,不是单向的施与——哪怕施与者无怨无悔。但女儿究竟是该用陪伴还是成绩来使这个爱完整呢?我只知道,在古代,无论你多成功,做了多大的官,如果父母一旦重病在身或是故去,都要老老实实地回家侍奉,死后还要守孝三年,不少身居高位的人因此权势无存,但都自觉遵从。

    说到这,我不禁想问,高考,真的比母亲的安危重要吗?如果这是共识,也许孩子无过,但教育一定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