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雨的云文集 > 我怕我的儿子

我怕我的儿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上只有儿子怕老子,哪有老子怕儿子的?有,我就是。

    如果儿子已经成人,当了高官或者做了大亨,自己却老了,怕儿子也不稀奇。他才三岁哪,上街要我背,夜里还要我给端尿。那么点大还让老子怕。有这样的事吗?有。

    也许有人猜,儿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是高官大亨,老人宠着孩子。不是的。也许有人猜,儿子得了笔意外之财,老子想着那笔飞来横财享荣华富贵。也不是

    日历往回翻。那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响彻云霄之后,是场轰轰烈烈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我带着儿子下乡去了。

    一辆没有车窗的货车,一天才簸颠到了那滔滔河水边。彤云密布,呼啸着北风,长长的茅草被寒风压迫得抬不起头来;乌鸦在空中盘旋,与寒风合唱着凄厉的冬之歌。

    河水白浪滔滔,茫茫一片,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还让“断肠人”断肠。我面对滔滔江水,和儿子站在河岸的高坡上。茂密的茅草几乎和我一般高;“乌云蔽日兮,滔滔江水水流急;茫茫茅草兮,远村蒙蒙都不见”

    听说虎狼最爱藏在茅草丛里。望无际的茅草颤抖,听茅草唰唰声,想象“天苍苍,野茫茫中”中风吹草低现“虎狼”虎狼来了怎么办?退则“茅草茫茫无退处”进则“村落蒙蒙乱流外”

    儿子很听话,穿着那件堂姐堂哥已经穿不下了的小风衣,我们叫它做“狗皮大衣”我都觉着冷,他没叫冷也不叫饿,悄悄地站在我身边,有时抱紧我的双腿,把小脑袋埋在我的双腿间。

    才三岁呵!他的听话使我宽慰,也使我内疚;我站在堤岸的茅草丛边,脑子里像是放着电影,镜头不断的闪烁。身边的茅草——母校的高楼——灰沉沉的天空——手提档案袋报到——茫茫的河水——正在写着大字报——迷迷朦朦的对岸村落——街上喇叭的喧嚣声——批斗会的口号声、狂叫声和一两下冷枪声——领导被反剪着双手

    送我来的汽车卸完行李便摇摇晃晃的回去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不出门;直到半途风雨横,仓皇何处觅前村?”

    天空正一分钟一分钟的黑下来。“此时风物正愁人,怕到黄昏,忽地就黄昏”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变成了一秒钟一秒钟的过去。幸好有一小船往对岸驶去,答应去生产队告诉一声。我的心脏似乎是在和时钟比赛,也嘀嗒嘀嗒的跳动着。

    天几乎完全黑下来的时候,迷蒙的对岸终于传来了说话声。真是“溪回谷转疑无路,忽有桃花一两支”渐渐地听到了划水声,又渐渐地现出了朦胧的船影,再渐渐听见有人说话声,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地。

    从此我和儿子相依为命,我起床他也起床,我吃饭他也吃饭,我去锄地、挑草,他也跟着去。他妈妈来过一段时间,没逗留多久。她要回矿,那里“抓革命、促生产”正在热火朝天。

    房子是位老贫农土改时分的,房间没有窗子,只一个小洞,不足一块砖那么大。也许是防贼防盗防野兽吧。屋子里黑黢黢,顶棚上漏下一滴滴比酱油还浓的黑水,一群老鼠穿梭而过。

    一个月只能供应半斤煤油,白天是不能点灯的,晚上也只好早些睡觉。睡不着时便自寻快乐,黑灯瞎火中和儿子逗趣。

    我瞎编一些故事。比如美国佬买冰棒,把一盒冰棒捧回家变成了一盒水。那时,可不能说人家先进,否则“东风”和“西风”的位置便没有摆正,凡坏人坏事都安在“美国佬”头上,这是时代文化。

    该休息了便讲那老掉牙的: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一个和尚讲故事,和尚说,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一个和尚讲故事如此反反复复。或者是一架飞机往北京飞,呜呜儿子总问,怎么还没有到?我回答说,远着呢,接着呜呜儿子睡着了为止。

    儿子喜欢农村,不几天便有了许多新朋友,水猫、牛娃子、金水他把一只木桶装的玩具全拿出来给他们玩,也就是铁皮小汽车、小铃铛、自己削的小手枪和纸盒玻璃瓶一类。儿子早玩腻了,那些倒玩得津津有味。他们则抓些小鱼小虾送给我儿子。

    一次山洪爆发,一个个浪花往门前滚过来,霎那间便进了家门。我惊呆了,幸好房间的地板高,我和儿子退到房间里,水再往上涨便上床。一向活泼好动的儿子惊呆了,呆呆的看着水滔波涌。

    鸡扑腾着乱飞。地板下有只狗,大概是前主人的,惊得乱窜乱吠,真正是鸡飞狗跳。儿子呼着黄狗:“黄狗溜溜快到这里来!”中午水才退了一些,我穿上长筒雨靴到厨房去,把泥炉垫高了做饭。

    离题了——我该说的是一次正在大队部学习,念完“领导我们事业的”挥手祝完老人家万寿无疆,开始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时,儿子跑过来,抱着我的双腿,头贴在我身上。歌一唱完,他竟张着怀疑的眼睛问我:“爸爸,你没唱?”

    乍地把我吓了一跳,不知道我的脸是不是变成了青白色。赶紧板着脸悄悄地说:“别乱讲,我声音小。”看看周围没有人在意,才把心放下来。我确实嗓音小,唱歌时嗓子还发毛,所以常常光嘴唇皮动。

    又一次背儿子上街,来回二十里远,带他去玩,也买些馒头回来吃。那时候,吃馒头就象现在吃奶油蛋糕和巧克力饼干的美味。

    正买时,一老人走过来摸摸我儿子的头说:“这娃儿真好玩。”我看见老人挺和善,便要儿子叫伯伯。儿子眼睛瞪着。老人转身去后,突然瞪着眼睛对我说:“那是地主,你要我叫他伯伯!”

    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没见过这人,那人并不面目可憎,哪里想到是阶级敌人。当然“阶级斗争的弦”确实没绷得很紧,没有时刻牢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的教导,只看做是一般的老人。于是,我又一次被三岁的孩子惊吓了。

    后来我小心多了,儿子老那么一惊一乍。抓“小辫子”的人已经够多的,不能让孩子也抓了“小辫子”有时骂了他,,那是后来,他居然骜烈地对抗,说他是吃毛主席的,又没吃我的。我敢说什么呢?

    下乡前朋友帮装了个小收音机,外壳是木工朋友做的,只能收两个台。听了几天后有人悄悄地提醒我,上面有人打听我家有收音机的事。只好撂在角落里不听了。

    听说有的父母就是因为孩子而锒铛入狱的,那么点大似懂非懂,万一把事情说拧了岂不倒霉。尤其我有个这样的儿子。别人也许不怕,我怕的。

    想想也怪自己,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可不这样灌输又能怎样,是这样的社会气氛。

    儿子成年后我才买了个像样的收音机。现在想听什么便听什么,再没有人关心,也不用人提醒,儿子也已经成人,不会再一惊一乍的,况且,我又一大把年纪,没什么好怕的了。“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